昨日,“智能制造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順德舉行。專家學者、智能裝備生產和改造企業負責人,就家電行業智造掀起“頭腦風暴”。專家認為,本地家電行業正處于智能化轉折階段,標準和協議仍是企業智能化轉型主要挑戰。
智能家電別只顧上硬件
“智能制造”主要分為四個發展階段: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廣東省自動化研究所所長程韜波說,順德家電行業目前正處于“數字化末端,智能化前沿”的關鍵轉折階段。
順德家電企業的智能制造起步較早,今年以來,美的發布智能家居、順威股份有意打造智慧工廠……一批龍頭企業在“智造”布局上游刃有余,但仍有不足。程韜波說,這種情況與國內“智造”整體水平吻合,體現在自主創新不足,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等。
程韜波說,在進入“智造”的前夜,與其盲目追趕,不如從基礎工作起,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標準化上下功夫,加強核心技術、科學儀器的研發等。
可以說,在技術上,智能家居面臨的挑戰不再是硬件問題,而是標準與協議。在智能家電領域國際標準尚未成熟之時,今年3月,美的、海爾、LG等家電企業集中發布智能化戰略與產品,均提及標準制定,實現家電產品之間互聯互通。
其中,順德家電行業龍頭美的“M-Smart”戰略,就是整合產業集群和技術研發優勢,打造智能家居互聯互通平臺,統一的代碼將對外開放,實現開源設計、多平臺共享機制。但目前,國內各大家電龍頭企業仍沿用自主研發的終端代碼,大品牌之間的家電難以互聯互通。
程韜波說,針對智能制造標準化進程,國家與省均有部署。例如,廣東省將在近期組建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標準化委員會,爭取在標準化領域與國外齊頭并進。據悉,這一委員會將針對智能裝備,包括機器人等,在工業數據領域、體系結構等方面推開標準化工作。
家電行業亟需智能升級
另一方面,從市場分析,智能制造驅動引擎有兩大部分:一是國家、國防的需求;二是企業發展的需求。當下,智造已滲透各個行業,并形成特色不一的工藝、技術與設備。“但與先進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關鍵是缺乏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高端核心技術。”華中科技大學黃禹教授說,智造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想要深化,關鍵學會“產學研用”。
黃禹解釋說,重大需求驅動,基礎研究引領,學科融合先導,配套制造夯實,生產應用完善,功能品種發展,最終實現制造裝備基于創新研發的多品種、多功能的商品化生產,這種模式有助于智能制造向高速、高效、高精深化。
順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淳團隊對生產過程進行智能化改造,今年已見成效。“以前一人操作一臺機器,現在一人操作六臺機,緩解企業招工難的瓶頸。”順威高級部長丁斌說。
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順威精密計劃推進“智慧工廠”建設。著眼于龐大的智能制造市場,他們還與院士團隊開展深入合作,將產品領域從空調制冷零部件延伸至與此相關的智能裝備,例如塑料激光焊接等。丁斌說,激光制造技術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華南家電研究院院長謝擁軍說,家電行業利潤低、勞動密集、創新不足,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多聽聽專家意見十分必要。接下來,還將針對電子信息、五金等不同行業舉行高峰論壇,鼓勵這些行業向智能制造進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