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定計劃,6月6日本應由武漢奧森迪科創始人、武漢首屆大學生創業先鋒傅法煜主講,但因為他當天臨時動身前往廣州洽談業務,主講人就換成了創業搭檔尹剛:“我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團隊,技術上我們各有專長,離開誰這個產品都做不出來;業務上他更擅長管理,在家坐鎮,我更擅長溝通,四處尋找訂單。”
萬里之外相約創業
尹剛1983年出生,2005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科學工程專業。尹剛和傅法煜從高中開始就是同學,兩人好得像親兄弟。
大學畢業后,尹剛前往深圳打拼,進入華為公司任職,5年時間從初出茅廬的本科生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干。傅法煜則遠赴澳大利亞繼續攻讀雙學位,畢業后在IBM外國公司從事研發工作。
兩人雖遠隔重洋,聯系卻一直沒斷。他們經常在網上聊天,尹剛熟知機電智能控制行業國內現狀與市場需求,傅法煜則因身在海外了解技術發展方向。
多次碰撞后他們發覺,把國外的領先技術與國內的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大有可為。“我們一起干吧。”對著電腦屏幕,兩人幾乎同時敲出一行字。
融合兩人專長搞研發
2011年底,傅法煜和尹剛各自頂著壓力,放棄高薪職位,一個從海外一個從沿海回到武漢,自籌資金50萬元組建了武漢奧森迪科智能電控科技有限公司。
新公司定位于光學、控制、機械三位一體的智能機電設備研發。例如,激光加工設備中的重要元件——激光切割頭,不僅技術難度高,而且要求跨專業背景,國內鮮有人涉足。
傅法煜認為人少意味著門檻高,同時也意味著藍海。而且他和尹剛兩人的專業正好一個是光學一個是機械控制。兩人決定先以激光切割頭聚焦系統為突破口開始研發。
尹剛說,武漢激光設備制造企業在國內占據半壁江山,有華工激光、楚天激光這樣的行業巨頭,行業基礎很好。但另一方面,這些大企業多關注于整體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切割頭只是激光加工設備眾多組件中的一小塊,恰恰給他們這樣的小公司留下了發展空間。
提升現有切割效率10%
目標明確后兩人說干就干。從2011年到2013年上半年,公司成立之初的近兩年時間,尹剛和傅法煜的主要精力都用于研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自主研發的激光聚焦系統,能夠提升現有激光切割器切割效率10%以上。以1毫米厚的鋼板為例,傳統切割頭每分鐘切割長度約為2米,而采用奧森迪科的產品每分鐘可切割約2.5米。相比之下,用戶在切割同等單位材料時就節省了時間,時間縮短則意味著少開機器少用電,降低了用戶的能耗成本。
去年下半年開始,奧森迪科逐漸從研發走向市場。他們從本土激光加工設備制造巨頭入手,憑借出色的產品性能很快成為這些大企業的供貨商。2013年下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約70萬元,而今年二季度尚未結束,訂單金額已突破160萬元。
鐵哥們臺前幕后各擅勝場
除了技術開發,鐵哥們組團創業的優勢還體現在公司經營上。
性格沉穩的尹剛在國內市場浸淫已久,熟悉業態及公司運作規律,他的主要任務放在公司的管理上。留學歸來的傅法煜則更擅長攻堅,他大部分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搜集客戶需求,分析并找出解決方案。兩人一文一武,各擅勝場。
目前,奧森迪科雖然仍是個小個子,但企業已走上發展快車道。團隊成員已擴大到11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部擁有本科以上學歷。
尹剛說,奧森迪科未來將繼續從小處入手,以技術優勢做到細分領域最強、最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