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產業為何多年“沒長大”

    3D打印商情 來源:深圳特區報2014-06-19 我要評論(0 )   

    日前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亞洲(深圳)激光論壇上,3D打印無疑是吸引眼球的重要環節。展館里,不少企業都亮出了3D打印的解決方案。記者采訪獲悉,盡管民用3D打印機已經進...

        日前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亞洲(深圳)激光論壇上,3D打印無疑是吸引眼球的重要環節。展館里,不少企業都亮出了3D打印的解決方案。記者采訪獲悉,盡管民用3D打印機已經進入千元時代,3D打印在民用領域應用仍顯不足,3D打印還是以工業運用為主。由于商業模式仍不成熟,風投對3D打印觀望情緒濃厚。

        3D打印商業化應用尚不足

        據了解,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以往在西方一般被稱為增材制造。它是一種根據計算機三維模型累加材料直接制造實體零件的方法,無需模具就能實現材料100%的應用率。

        在展館里記者看到,不少企業帶來3D打印的產品。華曙高科技公司主要做工業級3D打印,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個3D打印的手電鉆,“裝上螺絲釘就可以用了。” 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手電鉆的打印時間大約是5-6個小時。該公司的客戶一般是汽車廠、手板廠等。

        盡管企業級3D打印呈現出一番熱鬧的景象,不過,整體來講,我國3D打印的商業化程度低,基本沒有大型企業。

        專家介紹,我國3D打印技術發展并不比美國晚,但是在走向市場和商業化的過程中,卻大幅落后于美國,其中,產學研脫節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以清華、西安交大,華中科大和華南理工為主的四大高校3D打印團隊,基本形成了產業化平臺。不過,這些脫胎于高校的企業,雖然有較為領先的技術,卻不能敏銳地抓住市場機遇,并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打印材料供求單一,也制約了3D打印的商業化應用。目前,3D打印耗材以ABS塑料為主。國內自主研發的3D打印大多只能打印金屬和ABS,而且,每臺機器只能打印一種材料,無法實現打印材料的自由切換。而國際上先進的3D打印企業,已能用工程塑料、尼龍、樹脂、石膏粉等十多種材料打印。

        “不少3D打印材料都是和機器捆綁銷售。”現場一位展商告訴記者,由于缺乏原材料的統一標準,導致打印材料價格和成本很難降低,難以形成產業鏈。

        深圳光韻達[0.68% 資金 研報]光電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小興告訴記者,國內3D打印的設備與材料和國外的差距大,國內還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模板設計和制造,真正使用到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方面,國產的設備與材料還不能完成要求。

        核心技術缺乏制約民用3D打印

        場館里,記者也看到,一些國產的民用3D打印機器,已經跌破萬元大關,不過購買者主要是一些發燒友,真正大規模的商用市場并沒有打開。

        據了解,與3D打印直接相關的上市企業,都集中在軍工、航空、核電方面,民用市場則由一些小微企業主導。這些小微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則更少,不少桌面級3D打印機的核心激光組件全部是進口。采訪中,不少企業坦言,目前,國內桌面級3D打印機以仿制國外的開源機器為主,一旦國外放棄開源,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將面臨困境。

        與3D打印技術捉襟見肘相對的是,伴隨著“個人制造”的興起,個人3D打印市場即將成為下一個市場熱點。

        中國科學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李耀堂認為,3D打印最早應用于工業領域,隨著技術的完善和發展,適用的領域在不斷擴大。他預計,3D打印機在個人消費和個性化制造領域的應用,預計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著名咨詢研究機構Gartner的研究報告表明,2014年1萬美元以下的3D打印機,全球預期出貨量將比2013年增長75%,2015年可望再翻一番。

        對于3D打印經過20多年依舊“沒長大”,不少專家分析,深層原因是由于傳統賣產品的商業模式,并不適合這一新興產業。3D打印要壯大,需要更好的商業模式。

        目前,3D打印民用消費領域,一般是企業以技術創新為基礎,推出個性化產品供消費者選擇。如不少城市出現了3D打印照相館,就是其中的一個探索。記者了解到,深圳企業易尚,即依托自主研發的3D成像技術,在深圳開設了3D打印照相館。

        風投謹慎樂觀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在醫療領域,如人工股骨頭、人造牙齒等方向,3D打印技術的應用模式最為清晰。玩具市場、禮品市場、展會市場及3D影像市場等,亦階段性受追捧。但更多的企業,仍停留在概念階段,這導致不少風投對3D打印仍持謹慎樂觀態度。

        2012年底,深創投從國內3D打印企業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實現了股權退出,不過,武漢濱湖機電只是個例。目前在產業層面,風險投資(VC)、股權投資(PE)機構對于3D打印概念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事實上,國內3D打印上市公司多為概念股,很多公司并沒有實際投入生產。

        同時,由于材料制約,3D打印在高精尖等領域的應用大大受限。創投界的人士分析,目前,3D打印產業在國際范圍內都屬于超級新型的產業,尚未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市場份額也許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而VC一般是項目處于市場啟動階段才會大規模介入,PE更是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才會介入,對于尚處在概念階段的3D打印產業,目前市場比較認可的是天使投資。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