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高功率激光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調控”為主題的第239期東方科技論壇在滬舉行。與會院士專家建言采取措施,加強合作,爭取在高功率激光材料領域取得新突破。
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在《慣性約束核聚變系統激光材料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的主旨報告中提出,激光技術是我國中長期科技規劃中的八個前沿技術之一。其中,激光材料是激光技術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在激光技術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和作用。
范滇元院士,激光物理學家,先后研制1010瓦、1011瓦、1012瓦和1013瓦等大型系列激光裝置,并成功地應用于慣性約束聚變、X光激光、高壓狀態方程等前沿物理研究,為產生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作出重要貢獻。
范滇元院士從事大型激光裝置的研制及運行近30年。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先后研制成功激光功率為百億瓦、千億瓦和萬億瓦的高功率系列釹玻璃激光系統,為建立和發展我國高功率激光事業作出了貢獻。其中“激光12號實驗裝置”,是我國規模最大、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輸出功率達2萬億瓦。國家鑒定評價為:“綜合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裝置的先進水平”,“是我國激光技術發展上的一項重大成就,標志著我國已成為在高功率激光領域中具有這種綜合研制能力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作為主持此項工程的總體技術組常務成員,激光器系統負責人,總調式現場指揮和裝置運行負責人,在前輩科學家王淦昌、王大珩指導下,在實驗室主任鄧錫銘院士具體領導下,與數百名科研人員一起,成功地解決了一系列科學技術和工程實用問題,使科研成果轉化為能夠付之實用的工程設施。此裝置連續運行8年,進行慣性約束聚變,X光激光和極高壓下狀態方程等大量實驗研究,取得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應用成果。
“八五”期間,他又倡議實施更大規模的“神光Ⅱ號”計劃,被列為重大項目,并任項目負責人之一,兼總工程師。完成論證和技術方案設計后,該計劃現已建成并達到原定目標。“九五”期間,他又投身于“神光Ⅲ”裝置的研制工作。這一跨世紀的巨型激光工程,被列為國家重大項目。范滇元任總體技術專家組組長,兼項目總工程師?,F已完成其原型方案設計,并開始動工建造。
同時在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激光制造業正在我國迅猛發展,并向各個行業和領域滲透,尤其是激光武器技術應用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技術應用等領域。目前,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發展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技術,我國也把激光聚變點火工程列為十六大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而當前聚變激光驅動器采用釹摻雜玻璃作為增益介質,但由于玻璃熱導率低,限制了激光系統重復頻率工作的能力。同時,現有釹摻雜的激光玻璃等無法滿足聚變能源激光驅動器的要求。因此,當前亟待尋找更好性能的激光材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