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解密華星光電245億巨額投資,OLED面板未來何去何從

    星之球激光 來源:LEDinside2014-07-08 我要評論(0 )   

    作為深圳市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華星光電一直有一層神秘的面紗,投資額為何如此之大?建成以后會不會很快被OLED淘汰?華星光電第一條8.5代線建成后,去年...

     

    作為深圳市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華星光電一直有一層神秘的面紗,投資額為何如此之大?建成以后會不會很快被OLED淘汰?華星光電第一條8.5代線建成后,去年底啟動的第二條8.5代線和即將于今年9月在武漢打樁建設的第三條6代線,會不會有重復投資之嫌?

    華星光電首席執行官(CEO)薄連明指出,面板產業是一個不斷跟蹤最新技術的產業,就像“穿上紅舞鞋跳舞,穿上就停不下來”,華星光電第二條8.5代線和第三條6代線都不是簡單規模的重復,而是實現了技術再升級,許多新技術均將超過華星光電第一條8.5代線。

    巨額投資震驚業界

    談華星光電,最令人矚目的是其巨額投資,特此將華星光電的投入和產出進行了比較。

    深圳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于2010年3月15日開工建設,總投資額245億元。2011年8月8日建成投產,2011年10月12日開始量產,其主要產品為28英寸、32英寸、48英寸以及55英寸液晶面板,設計產能為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投產后,產能快速爬升,2012年9月達到月產10萬張基板的滿載產能,以10個月的時間,提前3個月完成產能及良率的爬坡;2012年12月,通過生產工藝優化,產能再創新高,達到12萬片。

    據TCL集團公開發布的報告稱,2012年華星光電的運營首年即實現規模化生產。報告期內華星光電實現收入72.37億元,創造利潤3.15億元。 2013年華星光電保持滿產滿銷,銷售面板及模組2162萬片,實現銷售收入155.3億元,凈利22.6億元,全球TV面板市場份額9%。比較華星光電的投入和產業,投資巨大,產出亦震驚業內。

    更難得的是,華星光電第一條8.5代線的建成,對于我市乃至我國在建立平板顯示產業競爭力和優化產業結構、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在接受采訪時,薄連明介紹,目前華星光電的面板50%內銷、50%出口,40%為TCL內部消化,60%被三星、LG、索尼、夏普以及國內的各大品牌廠商采購。產品之所以不會全部自產自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持行業競爭力,避免失去技術先進性。

    薄連明指出,TCL多媒體作為電視整機制造商,會與三星、LG等行業內大部分電視整機企業一樣采購多家企業的面板,華星光電出產的面板與韓國等國的面板同臺競技,比性能、比價格,更難得的是,華星光電產品綜合良率、利潤率等關鍵性指標領先不少全球同行業企業。

    打造完整產業鏈

    受困于規模和產能不足,嘗到甜頭的華星光電隨后傳出即將上馬二期8.5代線和三期6代線的消息。

    據悉,華星光電二期項目總投資244億元,設計產能為10萬片/月,其中非晶硅半導體玻璃基板投入量為7萬片/月;氧化物半導體玻璃基板投入量為3萬片/月(部分用于生產OLED電視面板)。該項目已于2013年11月中旬開工建設,2015年第二季度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增加供應液晶面板1000多萬片。

    此外,華星光電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各出資35億元成立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建設中小尺寸平板顯示面板生產線。據悉,華星光電三期6代線項目總投資160億元,除注冊資本外的90億元將由華星光電籌措。

    400億的大投資,華星光電志在打造更為強大和完整的產業供應鏈,不僅生產大尺寸的高端電視面板,也生產小尺寸的高端手機和平板顯示面板。薄連明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今年9月,華星光電三期將在武漢打樁,預計2016年3月投產。

    在OLED喧囂而來的今天,大規模投資液晶面板是否明智?薄連明表示,二期和三期不僅僅是簡單的規模重復,更重要的是先進技術的綜合利用和產品線從大尺寸到小尺寸的拓展。華星目前擁有行業內最大的一條試驗線,投資超過10億,二期還將建立一條專門用于研發的試驗線,這條線預算20多億;三期也會再建一條試驗線。“4K、8K、3D、高色飽、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的不斷涌現,技術升級是華星光電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和主動的選擇。”

    “OLED不是替代,而是液晶面板的并行和更新技術。OLED的生產與TFT-LCD的生產在技術和設備都有很大的共享性,沒有TFT-LCD 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做OLED面板的。”薄連明介紹說,二期不僅僅是非晶硅的投入,還有金屬氧化物、OLED等技術。量產OLED面板,都是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做加法。薄連明坦言,華星光電已經制造出OLED面板,但同現在所有主要的OLED制造商一樣,因為OLED成本太高,市場難以接受,而難以量產,全球目前都在研究用印刷方式和其他方式來制作OLED面板,一旦開發成功,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到那個時候,OLED時代將來臨。

    “一旦OLED時代來臨,不做液晶面板,華星光電有TFT制程能力,有金屬氧化物、低溫多晶硅技術,就可以很快轉身。”對于華星光電的未來,薄連明信心十足。

    技術含量不斷提升

    在華星光電一期8.5代線建設時,世界各地不斷有即將上馬10代線的消息傳出,8.5代線、10代線有何不同?目前華星光電一期8.5代線已經建成投產,為何還要上馬二期8.5代線和三期6代線?昨天,TCL華星光電首席執行官(CEO)薄連明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未來大尺寸中,主流代線是8.5代線,這是確定無疑的。”

    “10代線是造出2.88米*3.13的面板,然后在此基礎上切割出各種尺寸的面板;8.5代線是造出2.2米*2.5的面板,然后將之切割成32寸、37寸、48寸、55寸等不同規格的面板。”薄連明介紹,理論上來說,建設越晚的高世代面板,由于采用的機器更好和工藝技術更先進,因此應該更清晰、技術含量更好,不過10代線受困于成本高昂,而被大部分面板制造企業放棄。

    薄連明表示,目前全世界只有夏普有一條10代線,韓國三星原本打算做10代線但最后放棄了,熊貓最后放棄了10代線的建設改回8.5代線,原因很簡單,10代線成本高昂、不太經濟,這使得大尺寸面板中,8.5代線是當之無愧的主流代線。據悉,6代線、7代線、8.5代線在切割大尺寸比例時,8.5代線的切割比例最經濟,容納的尺寸類型最多。

    華星光電三期6代線的技術含量將高過一期8.5代線。薄連明介紹,三期受益于新出品的先進機器和復雜、先進的工藝技術,技術含量更高。一期選用的是非晶硅技術,而三期選用的是低溫多晶硅技術,未來造出的面板解析度將更高,更適合應用于高端智能手機,而非晶硅技術則更適合應用于大尺寸的電視面板,可以滿足大尺寸面板的需要,可以肯定,三期6代線技術含量將高過一期8.5代線。此外,二期將加入金屬氧化物技術,這使得大尺寸面板的解析度更高。“二期、三期均不是簡單規模重復,而是技術提升。”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