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臺大化學系與福建物構所合作 研發白光LED用紅光熒光粉

    星之球激光 來源:LEDinside2014-07-17 我要評論(0 )   

    白光LED由于其節能、環保以及壽命長等特點已成為下一代照明,目前商品化白光LED主要采用藍光晶片激發YAG:Ce3+黃光熒光粉,晶片發出的藍光與熒光粉發射的黃光混合形成白...

          白光LED由于其節能、環保以及壽命長等特點已成為下一代照明,目前商品化白光LED主要采用藍光晶片激發YAG:Ce3+黃光熒光粉,晶片發出的藍光與熒光粉發射的黃光混合形成白光。但YAG:Ce3+熒光粉的發射光譜中紅光成分不足,導致采用單一YAG:Ce3+熒光粉無法獲得低相關色溫(CCT <4500 K)、高顯色指數( CRI >80)的暖白光,因此限制其應用于室內通用照明中。

    為解決這一項問題,要在元件中添加適當的紅光熒光粉,以補充紅光成分,從而制備出低色溫與高顯色指數的暖白光LED。目前性能較好的商品化紅光熒光粉主要為稀土摻雜之氮(氧)化物材料,但該類熒光粉存在發射頻寬過寬、制備需要高壓等局限,導致其流明效率偏低且價格昂貴。因此開發能被藍光晶片有效激發的低成本、窄帶發射紅光熒光粉尤其是替代稀土發光材料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提高暖白光LED流明效率的關鍵。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陳學元教授與臺灣大學化學系劉如熹教授及博士后林群哲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利用高效離子交換方法,成功制備出Mn4+摻雜的K2TiF6,K2SiF6,NaYF4與NaGdF4紅光熒光粉,該類熒光粉于~460 nm具有強吸收帶(頻寬~50 nm),非常適合藍光晶片的激發,同時其發射為~630 nm之尖銳譜線紅光發射,相比氮(氧)化物紅光熒光粉具有更高的流明效率。

    K2TiF6:Mn4+熒光粉室溫下的發光絕對量子效率達到98%,優于大部分現有的紅色熒光粉,同時該熒光粉具有很好的熒光熱穩定性,其在150 度下的發光強度達到室溫下的98%。利用該紅光熒光粉與YAG:Ce3+黃色熒光粉組合封裝的暖白光LED于60 mA驅動電流、色溫3556 K,顯色指數(Ra)81的條件下,流明效率高達116 lm/W。研究團隊所開發的離子交換制備方法簡單,于室溫與常壓下即可制備,且原材料價格便宜,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此外,研究團隊還對Mn4+離子在氟化物基質中的光譜特性展開了深入研究,借由低溫高分辨鐳射光譜等方法,揭示了其電子能級結構,解釋了其反常的發光強度-溫度依賴關系,這些為進一步研究和開發此類非稀土紅光發光材料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上述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2014年7月8日線上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 2014,DOI: 10.1038/ncomms5312)。

    近年來,劉如熹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無機發光材料的研究兼顧基礎與實際應用,除了在國際上重要期刊如Angew. Chem. It. Edit.、J. Am. Chem. Soc.、Chem. Mater .等發表多篇重要著作(其中有4篇論文被ESI公布為高引用論文)外,并已獲60件以上專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