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在3D打印技術的幫助下,開發出一種可以在軟、硬之間切換的材料。專業雜志《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上的一份論文描述了這種材料。它是MIT機械工程和應用數學教授Anette Hosoi帶隊開發的,由蠟和泡沫材料制成。
這種材料是受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委托開發的。據了解,該機構希望研究人員能夠開發出像章魚一樣可以擠過狹小的縫隙,然后再恢復原狀的機器人。研究團隊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能夠滿足DARA需求的唯一辦法就是開發出一種可以在軟硬之間進行切換的材料。
“比如,如果你想從一個門縫里擠進去,你必須是柔軟的狀態,但如果你想拿起錘子或打開一個窗口,你至少要有一部分是剛性的。”Hosoi對MIT News說。
為了創建這種材料,研究團隊轉向了泡沫和蠟。他們選擇泡沫,是因為它可以被壓縮;選擇蠟,則是因為它在加熱情況下很軟而冷卻后會變得堅硬。研究人員開發出的第一批材料是相當簡單的:將普通的聚氨酯泡沫浸入融化的蠟,接下來通過擠壓泡沫來吸收蠟。
兩個3D打印的柔軟、有彈性的支架
在接下來的測試階段,研究者把這種浸了蠟的泡沫打印成格子狀,他們發現,這種3D打印格子狀的泡沫效果更好,研究人員在這種格子狀結構中纏上銅線,通過銅線對其進行加熱,使其變軟或變硬。
該材料的一個潛在的應用是在外科手術機器人身上使用。由于這種材料制成的機器人可以隨意改變狀態,所以他們能夠在病人的身體內移動而不會造成損害。搜索和救援任務則是該技術的另一個潛在用途。這種可變形材料制成的機器人可以進入緊急救援人員無法進入的區域,在瓦礫中尋找災難的幸存者。
現在,研究小組正在考慮尋找類似蠟/泡沫組合的其它材料,并將其用于機器人。 據MIT News稱,研究人員正在測試那些帶懸濁顆粒的液體,看看它們是否可以根據磁場或電場的變化在軟硬之間進行切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