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絕對忠誠·丁金星:投身激光陀螺研究四十多年

    星之球激光 來源:華聲在線2014-07-31 我要評論(0 )   

    現在,請您跟我一起設想一場未來戰爭的場景:交戰雙方激烈對攻中,突然,一方的導航衛星被摧毀、通訊中斷,就在這危機時刻,一種神秘的武器定位神器激光陀螺出場了,在...

       現在,請您跟我一起設想一場未來戰爭的場景:交戰雙方激烈對攻中,突然,一方的導航衛星被摧毀、通訊中斷,就在這危機時刻,一種神秘的武器定位“神器”激光陀螺出場了,在它的指引下,一枚枚高新武器依然準確命中目標。目前,全球僅美國、中國、法國、俄羅斯四國具備激光陀螺獨立研制能力。在國防科技大學,有一位80歲的老科學家,他從錢學森在1970年下令成立激光陀螺研究室開始,見證了中國激光陀螺成長全過程。這一生,應國家需要,他曾經三次參軍,又因為保密需要,始終奮斗在于無聲處.

      丁金星:我七八歲的時候,日本人來了,(日本兵)殺豬吃,強奸(婦女),那時候就想,國家弱了就不行,就是受欺負。

      2014年7月7日 長沙·星沙

      丁金星家 清晨 露水 時鐘6:30

      80歲的丁金星,已經退休19年,但他跟19年前并無兩樣:五點半起床,六點半出門,搞的還是激光陀螺。

      (老伴開鐵門)丁金星老婆:慢一點,讓別人一點,不吃虧

      丁:行,好。

      車子一發動,丁金星就忘記了自己的年齡,80歲的他,常常會超那些80后的車.

      激光陀螺所外景

      每天七點前第一個到崗,44年,天天如此。1974年年度鑒定是這樣寫的:“他總是在實驗室拼命工作,每天工作達十幾小時,經常是迎著晨曦回家吃飯。”

      丁金星:早一個小時開設備,陀螺就能多老化一個小時。

      老化,就是定型,激光陀螺研制耗時最長的一環。

      激光陀螺,專業名稱是“環形激光器”,是幫助武器定位的“神器”。當衛星受損,通訊信號被惡意干擾阻斷時,激光陀螺及時“補位”,去精確測定目標物體的方位,實施精確打擊。

      丁金星: 3000多個陀螺能裝配1000多枚導彈。

      1970年,丁金星從哈軍工來到長沙,那時,他還不知道有激光陀螺這個東西,甚至也不知道,這次秘密“南下”,和時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的錢學森有關。錢學森了解到,剛剛結束的越戰中,美軍已經將一種新型定位技術運用到了武器裝備上,那就是激光陀螺。

      丁金星:(錢學森)把哈軍工革委會主任副主任叫到北京去下達指令,你們要組織研究激光陀螺。

      錢學森,確實看得遠,從發展以后看,美國的激光陀螺已經在應用了,我們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71年,激光陀螺研究室在當時長沙工學院的這間食堂里誕生了,成員13人,包括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高伯龍。研究激光陀螺,方向是明確的,但路怎么走,沒人知道,丁金星他們真正是從零起步。

      丁金星:

      這個東西沒有經驗可鑒的,人家美國沒有資料給你,我們工藝上的這個問題,就像瞎子一樣地拿棍子這里捅捅,這里捅捅,哎,遠一點,那我就在那個方向前進一點。

      那些年里,丁金星他們常常一天當作兩天用,于是就有了1974年年度鑒定表上的這條評語。時間到了2014年,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家里人對80歲還不下“火線”的丁金星的評價。

      小女兒: 我們一直都做工作不讓他繼續干了,因為我們覺得有時候別人還會有一些風言風語,也有人說我父親你怎么還干啊。

      老太太:你就是要錢么。

      丁金星:對,有人這么說“要錢不要命”。

      這口伴隨了丁金星半個多世紀的豬皮箱,用無聲的語言回答了一切。

      丁金星: 這個是,1956年海軍航空兵時候的;這是60年代初在哈軍工,這是棉造衣;

      這個是80年代,初期的;這個是90年代初期,襯衣...

      老人家說,那時所有的家當都在這口箱子里,如果犧牲了,組織上可以根據名字給箱子找到最好的歸屬。如今,豬皮箱上的名字已經磨滅了,但是58年的激情還裝在箱子里,就像主人今生的使命就是要把激光陀螺裝進導彈一樣。

      有些人就是沒錢了就不干了,年輕人一干就覺得不行,老跳槽,不就為了錢么,哪里好就跑到哪里去,自己的祖國啥時候都不能忘,對祖國有所奉獻,不能說為了個人利益國家都不管了。

      丁金星常說,“活著干,死了算”,但這樣拼命,一定是為了國家。退休后,曾有三家公司想返聘丁金星,最高的在九十年代就開到兩萬月薪。但丁金星還是愿意守在國防科大熟悉的大樓里,癡心不改。

      丁金星:老了是老了,歲數在那里,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但是我還能干得動,我有我的經驗,我在那里轉一轉可能質量就提高一點,然后少出點事故。

      戰友:很佩服他,很難得,80歲了,還在干,我們當年那些戰友都退休了,我79歲,不行,只有他還在繼續為國防服務。

      44年,一萬六千多個日子的漫長時光,都化作耀眼的強軍之光。

      1994年,我國第一個激光陀螺通過國家鑒定,中國成為繼美、俄、法之后第四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但由于保密需要,團隊成員的學術論文不能公開發表,丁金星也只隨團隊申報過三次獎項,兩次分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一次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丁金星對激光陀螺投入的情感,甚至還超越了親情。在他的箱子里,珍藏著兩張母親的照片,也深藏著他對母親的愧疚。

      丁金星:

      我9歲父親就病死了,我母親小腳丫...我就一直喝奶,跟媽吃奶吃到七歲,小學一年級放學回來,就要吃奶,就這樣的,所以我媽對我也特別好...

      1994年母親病重,可當時,丁金星正忙著第一代激光陀螺試驗樣機的鑒定,在親情與激光陀螺之間,他選擇了后者。這個遺憾,將永遠伴隨著一個老兵走到人生的盡頭。

      丁金星說,從他跨進哈軍工的那一刻開始,他和所有獻身國防的科學家一樣,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贏得國家的尊嚴,贏得一張通往和平的門票。

      胡湘平:把國家使命舉過頭頂#p#分頁標題#e#

      80歲不下科研“火線”,一生三次應國家需要參軍,又因為國家保密需要,作出重大貢獻也不爭功不求名,奮斗在于無聲處。這就是“犟老頭”丁金星的故事。老人的故事還裝在一口當兵時用到現在的豬皮箱里。既然連犧牲都不怕,還有什么能阻擋這口箱子的主人,在科研路上勇往直前、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呢?習近平主席說,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最離不開的就是國防科學家的精忠報國。科學家也有家庭、也有親人的牽掛。跟媽媽吃奶吃到七歲的丁金星,就沒能見到媽媽最后一面。58年來,每當面臨個人情感與國家需要的選擇時,他總是把國家使命高高舉過頭頂。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鼓之時則忘其身,這就是軍人的絕對忠誠。

      《絕對忠誠》第二季今起推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新聞門戶網站中國軍網、國內最大的軍事垂直門戶網站鐵血網、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網,以及湖南紅網、華聲在線等各大主流網絡媒體,都第一時間在首頁同步推出了《絕對忠誠》第二季的視頻和文稿。鐵血社區、紅網論壇、華聲論壇也在第一時間推出精選精華貼,單貼點擊量在4小時內迅速逼近兩萬人次,相關視頻的單日點擊量超過8萬次。正如網友“強軍戰歌”所言,《絕對忠誠》中的主人公終其一生默默奉獻,這才是最偉大的軍人,向軍工致敬!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