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開發區南京諾派激光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很牛,全世界激光精密光源細分領域大約有100位博士,這兒“藏”了6位,其中4位來自英國劍橋,2位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牽頭的王楓秋博士居然是個“80后”。他們做的事兒更牛:打破國際壟斷,為激光設備制造“中國心”——激光光源。
做中國人自己的激光光源
王楓秋博士長著一張娃娃臉,“80后”的他是南大的博導,走在校園有時候還被人誤認為是學生,但他其實已經是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系博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他說,就像中國汽車市場很大,卻造不出好發動機一樣,中國激光行業也存在類似尷尬。中國激光設備生產商至今還在從國外進口激光光源,然后在外圍配套低端機電設備。激光光源,尤其是工業級光源,對于穩定性、精度要求非常高,國內技術尚屬空白。外人很難想象,像用激光在紐扣上打印標識這么簡單的設備,居然80%的市場被美國一家公司壟斷。
王楓秋的夢想是實現激光設備的進口替代。從讀博士的時候,他就在鉆研高端精密激光發生器。他通俗解釋他的研究領域:“很多人用過激光筆,紅色的小點會長久指向黑板的某一點,那是一種連續的激光器,會產生能量。在工業激光切割中,連續的激光器利用產生的熱能去切割,那是一把鈍刀,切割物邊緣會有熔化物,而他們研發的是超快激光器,是世界上最鋒利的“刀”,所觸之處,直接“升華”為氣態,其精度可達到微米,實現了在透明材質上的切割、打印,也可在眼部、腦瘤手術中應用,相比傳統激光設備,其穩定性、精準度提高了10倍以上。
做創業家,投身中國的創業“洪流”
王楓秋在英國待了9年,不少朋友替他惋惜,因為在英國待滿10年,就有機會拿綠卡了。王楓秋卻不這么想,他說:“如果說英國的創業氛圍是‘小溪’,中國創業氛圍就是‘洪流’,中國把創業需要的人才、資金、政策三要素都攤在了桌面上,沒有哪個國家有這么好的條件。”
“創業過程中,有人會誤解,認為你創業了就是商人、老板,其實我因為創業變得更窮了,我要投入,未來也不一定能成功。但中國需要‘創業家’。在劍橋,這是介于老師和商人之間的一種職業。劍橋創業氛圍很濃,學校有一套創業培養體系,還針對科學家開設免費創業課程,老師有2—3個公司很正常。歐洲有的學校,甚至有教師創業評估體系,鼓勵科學家創新。”王楓秋說。
“我的夢想是做一家優質的中小企業”
和很多創業者希望締造產業集團的夢想不同,王楓秋的夢想居然是做一家中小企業。
他說,在海外待了這么多年,他發現歐美技術之所以勝于中國,不是因為有大公司,而是他們有很多充滿活力的中小公司。這些小公司,也許只有20多個人,但是在產業鏈條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們的激光光源,一個小盒子價值100萬—200萬元,需求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年賣出幾千萬臺,也許一年100臺—200臺就算得上是產業化了,我們要做的是一直保持技術領先。當前,中國需要一群中小企業創業家崛起。二三十年前,中國沿海地區很多小作坊沒有發展起來,因為他們有模仿能力卻不會創新,而我們這批海歸能彌補這一缺陷,我們有學習能力,也有超越別人的創新能力。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家優質中小企業,把中國技術帶到世界上去,實現超越。”王楓秋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