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向美國智能制造業取經

    3D打印商情 來源:人民郵電報2014-08-07 我要評論(0 )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強國。為此,我國政府確定了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國策,推動制造企業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當下,哪些技術可望給制造業帶來...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強國。為此,我國政府確定了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國策,推動制造企業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當下,哪些技術可望給制造業帶來新生?國家層面又可以通過哪些政策性引導措施促進制造業的信息化?在這些方面,走在前列的美國可以為我們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近年來,為了重塑美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優勢,奧巴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制造業振興計劃,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創新技術,加快發展技術密集型的先進制造業。作為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以先進傳感器、工業機器人、先進制造測試設備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得到了美國政府、企業各層面的高度重視,創新機制得以不斷完善,相關技術產業展現出了良好發展勢頭。

      高度發達的制造業是支撐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制造業為美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2013年,美國制造業產值達到2.08萬億美元,占GDP的12.5%。制造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超過1200萬人直接從事制造業工作,而與制造業相關的崗位總共達到1740萬個,占所有私營企業就業數量的六分之一。制造業是美國重要的創新驅動,制造業研發投入占到全美私營部門的三分之二,2013年僅英特爾的研發支出就達到106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研發支出的19%。此外,美國制造業在生產力水平、勞動效率、工人工資待遇以及生活水平等方面也都位居全球前列。

      美國智能制造技術產業保持全方位高水平發展

      ——智能技術創新全球領先

      在智能技術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美國長期處于全球主導地位,人工智能、控制論、物聯網這些智能技術的基礎大多起源于美國,計算機業界最高獎項圖靈獎獲得者絕大多數是美國科學家。智能產品研發方面,美國也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從早期的數控機床、集成電路、PLC,到如今的智能手機、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各種先進傳感器,大量與智能技術相關的創新產品誕生自美國高校的實驗室和企業的研發中心。

      ——智能制造產業化應用不斷加深

      一是智能元器件和制造裝備在生產環節得到廣泛使用。生產線自動化控制、倉儲管理等方面早已大面積應用到RFID技術,有的自動化車間已經開始使用超高頻RFID;而據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估計,全美已有大約23萬臺機器人投入工廠生產。二是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能系統平臺相繼推出。羅克韋爾的開放式智能制造平臺、通用的Predix軟件平臺都是依托數據采集實現工況監測管理的典范。三是生產流程管理由數字化進入智能化。特斯拉打造的機器人全自動化超級工廠5天內就可以實現一輛電動車從模型到成型的生產過程。

      ——智能制造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美國從基礎元器件到智能制造裝備再到工業軟件系統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越來越完善。基礎元器件領域,不僅有艾默生、霍尼韋爾這樣的工業巨頭,更有大量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的優秀小企業,僅PLC廠商就多達上百家,傳感器更是擁有上千家研發生產商。在數控機床方面,擁有MAG、哈挺、哈斯、格里森等一批知名企業滿足美國市場需求,工業機器人也擁有American Robot這樣的知名企業。在工業軟件方面,從研發設計軟件到管理軟件,再到生產控制軟件,全球絕大多數有實力的企業都來自美國。

      健全的創新發展機制是智能制造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強化戰略頂層設計,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一是戰略計劃相繼出臺。2011年2月,奧巴馬政府發布“美國創新戰略”,提出加快先進制造業發展。同年6月,“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出臺,旨在推動創新、保障智力渠道、完善商業環境。2012年2月,“國家先進制造戰略計劃”公布,就加速先進制造領域特別是中小制造企業投資、加大對先進制造研發投入、加強先進制造相關機構伙伴關系等5方面設定了政策目標。

      二是法律保障得到加強。2010年8月,奧巴馬簽署了《制造業促進法案》,授權免除了包括機床制造裝備在內的800種制造業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進口關稅,以降低制造業生產成本。

      ——重視小企業,使其成為智能制造創新發展重要動力

      美國約有小企業2500萬家,占到美國全部企業數量的98%,而制造業領域的小企業數量接近30萬家,其中不乏像居于全球超高頻RFID行業領先地位的Alien公司、加速器傳感器等方面表現卓越的Dytran公司等優秀企業。

      小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美國健全的政策、法律、財稅、融資以及社會服務體系。美國政府對小企業歷來高度重視,很早就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等專門機構為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非營利機構也對小企業發展提供了盡可能的幫助,國家制造科學中心就通過向小企業積極推廣其所掌握的國家技術幫助小企業提升競爭力。

      大量優秀小企業的存在使得國家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市場分工不斷細化,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同時也使大集團更容易通過并購來加快新技術發展和新產品普及,例如谷歌為搶占智能裝備市場,在2013年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對9家機器人公司的收購。

      ——加深多方合作,促進智能制造跨界融合發展

      一是政府主導建立制造業創新研究所體系,加快推動前沿制造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在“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發布后,美國開始建立區域性的制造創新中心,并以此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目前已相繼成立了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現已更名為“美國制造”)、數字化制造與設計創新研究所等四家區域性研究機構。這些研究機構吸納聯邦政府、高校院所以及企業界等各方資源,以彌合基礎研究與實際生產之間的鴻溝。奧巴馬的最終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建立45所制造業創新研究機構。

      二是制造巨頭加快調整產品業務發展戰略,推動跨行業合作不斷加深,在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各自利益的同時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網絡化方面發展。自動化巨頭羅克韋爾與IT巨頭思科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幫助制造商打通生產車間與其他部門間的數據通道。而另一家自動化巨頭通用電氣則致力于聯合IT企業推動工業互聯網計劃。2013年6月,通用與電商巨頭亞馬遜、管理咨詢巨頭埃森哲以及云平臺廠商Pivotal發起創建了工業互聯網,為工業生產提供實時大數據采集分析;2014年3月,通用電氣又與AT&T、思科、IBM和英特爾共同發起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以期打破技術壁壘,促進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融合。

      三是非營利機構積極承擔融合創新技術的協同研發和轉移推廣。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積極部署“智能制造系統模型方法論”、“智能制造系統設計與分析”、“智能制造系統互操作”等重大科研項目工程。2011年,美國智能制造領導聯盟和美國國家制造科學中心結成了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生態系統,推動工業建模和仿真工具的研發應用。#p#分頁標題#e#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