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0戰機首次跨境參加軍演合練現場。
渺無人煙的草原上,一排排綠色迷彩帳篷分外顯眼,標有不同國旗的裝甲車輛、自行火炮等先進武器威勢逼人……這里是“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的大本營。空曠的哈薩克斯坦馬特布拉克草原成為各國士兵操練的沙場。
今年的演習是自2002年以來上合組織舉行的第七次反恐軍事演習。演習時間從9月9日持續到25日,來自中、俄、哈、吉、塔5個成員國的5000名官兵將以應對恐怖主義引發的地區危機為背景,演練軍事反恐作戰的指揮、協同、保障和行動方法。
據《世界新聞報》駐哈記者了解,在所有參演部隊中,中國部隊帶來的“新鮮”也許是最多的。中方此次派出了1個陸軍戰斗群、1個空軍戰斗群和1個綜合保障群的參演規模,99式主戰坦克、殲-10戰斗機、殲轟-7A戰斗轟炸機等國產現代化裝備首次在演習中亮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參演部隊將創造兩個“第一”:戰機首次直接從本土起飛,抵達境外演習區域執行遠程轟炸任務;陸航直升機首次進行夜間打靶課目的演練。
殲-10戰機亮相哈國
此次聯合反恐演習將分戰略磋商、聯合反恐戰役準備和聯合反恐戰役實施三個階段進行。目前,演習已進入第二階段,即戰役準備階段。聯合戰役指揮部將完成制定聯合反恐戰役決心、擬制戰役計劃、組織戰役協同等科目。
9月14日,各國士兵在位于哈南部地區的馬特布拉克陸軍多兵種合成演習場進行了第一次實兵合練。合練內容包括火力準備與突破、圍剿居民點之敵、預備隊投入交戰和夜間清剿基地之敵等四個戰術行動。此次合練的目的在于使各方參演官兵熟悉地形、明確行動程序和協同方式。
上午9點整,中方4架轟炸機編隊在兩架殲擊機的護航下,分兩批從國內起飛,開始跨境向哈境內演習地域機動執行合練任務。這也是此次聯演中國戰機首次跨國機動,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空軍聯合執行合練飛行任務。臨近中午,三國戰機帶著共同的使命和任務,共同編隊,在演習地域上空時爾掠地攻擊,時爾實施模擬轟炸。中方的轟炸機為轟-6H型,護航機型為殲-10,均為國產戰機。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均為蘇-24、蘇-25和蘇-27戰機。執行完任務的中方戰機緊接著就返航回國,不在哈境內著陸。
資料圖:參加上合軍演的中方陸航武裝直升機。
當天晚上,中方4架陸航武裝直升機執行了模擬攻擊地面目標的任務。夜間打靶對攻擊的隱蔽性、突然性要求極高。對于這個從未訓練過的科目,中方參演士兵從今年5月份就開始訓練,接著又到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朱日和訓練基地進行實兵實彈的強化訓練,3個月后,這一全新的課目已被他們完全掌握。
軍事專家指出,像殲-10這樣先進的參演裝備出現在演習現場,不僅體現了中方對上合組織聯合軍演的重視,而且是對中國軍隊現代化成果的檢驗。殲-10戰機是我國自行研發制造的第三代戰斗機,對于該機的性能中外媒體都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空軍技術”網站稱,殲-10戰機擁有強大的外掛能力,不僅可以掛裝PL-8/11/12型空對空導彈執行對空作戰,而且還能裝備激光制導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美國合眾國際社曾報道說,殲-10戰機可裝備LT-2型激光制導炸彈和FT系列衛星制導炸彈。有分析指出,雖說殲-10裝備的先進空對空導彈在反恐戰場難有作為,但掛裝精確對地打擊武器的能力卻十分適合反恐戰場。
遠程投送能力的“大考”
此次演習不僅是對中國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性能檢驗,同時也是對中國軍隊遠程部署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參加此次演習的中方陸軍戰斗群采取跨國遠程機動的方式抵達演習地域,跨境鐵路輸送總里程近5000公里。中國軍事專家認為,如此大跨度、遠距離、多批次、長時間的兵力投送,能夠充分檢驗部隊的作戰能力。
與在國內進行軍演相比,出國演練更加考驗中國軍隊的遠程部署能力。例如,裝甲部隊需要通過鐵路長途運輸,到達哈薩克斯坦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后勤維護和彈藥保障,以保障演習中坦克可以開得動、打得準。跨國調運兵力,不僅要考驗部隊在陌生環境下的應變能力,同時在運輸和演習過程中還會鍛煉指揮員的整體協調能力。
中國殲-10戰斗機此次直飛哈薩克斯坦演習場,同樣是對遠程部署能力的一次深層檢驗。因為演習場對戰斗機駕駛員來說是絕對的陌生空域,飛行員進入演習空域后,需要在短時間內“融入角色”,配合其他作戰單位或是指揮部門完成預定科目,隨后立即返航。在整個參演過程中,不僅要求駕駛員展示出裝備優良的作戰能力,還需要精確掌握各個“時間節點”,準確完成任務。
中方參演的輪式步戰車車場。
演習更加接近實戰
軍事專家指出,無論是中國戰機演練長途奔襲,還是陸航直升機模擬夜間攻擊,都體現了上合組織反恐軍演越來越接近實戰的特點。今年的演習重在演練新型反恐作戰技能,從演習地點上便可看出這樣的用意。馬特布拉克演習場位于丘陵地帶。該地區的地形地貌與恐怖分子活躍的地帶頗為相像。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問題專家李偉對《世界新聞報》記者介紹說,最近一兩年,中亞地區的“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有逐漸回潮的趨勢。塔吉克斯坦近些年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有所增多,今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背后也有極端勢力的影子。而中亞地區的費爾干納盆地一直是“三股勢力”的聚集地。
李偉還提到,近些年,由于在南亞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基地”組織有向中亞滲透的趨勢。“活躍在中亞本土的恐怖組織‘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及其分支‘伊斯蘭圣戰聯盟’近些年都有和‘基地’組織相結合的趨勢,對中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構成了更大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合組織的反恐演習更加注重實戰的成分,有利于成員國聯手更有效地打擊‘三股勢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