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為什么激光不能為飛機“保駕護航”?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論壇2014-08-15 我要評論(0 )   

    8月10日,一架小型客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墜毀,造成至少38人死亡。機上共有40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包括7名兒童。而7月更是民航史上的災難月,在這全球航空黑暗一周...

       8月10日,一架小型客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墜毀,造成至少38人死亡。機上共有40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包括7名兒童。而7月更是民航史上的災難月,在這全球航空“黑暗一周”中先是馬航MH17被擊落,機上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成員悉數罹難;馬航事故后沒幾天,臺灣復興航空飛機失事,造成48人死亡10人受,另外波及到附近11棟民宅造成火警,造成5人輕傷;隔天,阿爾及利亞航空AH5017班機墜毀,機上110名乘客和6名機組成員悉數罹難。

      繼馬航班機在烏克蘭邊境被擊落的悲劇上演之后,如何更好保護民用飛機不受地面發射導彈威脅的問題又一次出現。如此多的飛機安全事故不僅讓我們思考,如今各國研究激光技術的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其中也包含反導系統,為什么不利用激光反導技術來避免此類事的故的發生呢?

    BUK地對空自行導彈發射裝置,據稱與擊落馬航MH-17的致命武器類似

      7月17號,據稱在烏克蘭境內親俄派分裂主義者控制的領土上,一顆中程地對空BUK導彈射出,擊落了由阿姆斯特丹駛往馬拉西亞吉隆坡的MH-17。波音777飛機在烏克蘭東部墜毀,機上共298人,無一人生還。

      美國國會研究機構的一份報告于近期發布,瀏覽了近十年國會,航空公司以及軍隊納入考慮的幾項飛機保護方案,然而他們最終得出一致結論:這些方案要么太過昂貴,不切實際,要么就是效率太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預防像MH-17這樣的悲劇可以采用的幾項方案,以及現在最實際(效率最高)的方案:遇到沖突地區,請繞道而行。

      機載反導彈系統

      這也許聽起來像科幻小說電影里的玩意兒:將激光安裝在飛機上,便可以打下從地面方向或者其它飛機襲來的導彈。美國國土安全局曾在幾年前就斥巨資將其變為現實。截止2008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就批準了兩款“定向紅外對抗”(DIRCM)原型系統的制造,用以對抗肩扛式熱追蹤導彈對飛機造成的威脅。但是錢沒有花在刀刃上。國會后來因為可靠性問題,擱置了BAE 系統公司推出的“噴氣眼”(Jeteye)干擾激光器方案以及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名為“防衛者”(Guardian)的民用飛機導彈防御系統。

      美國國會研究機構同樣指出,定向紅外對抗技術無法攔截雷達制導導彈,諸如擊落MH-17的導彈,其表示,“美國國土安全部之所以沒有專注研究如何抗雷達制導導彈,是因為恐怖主義者和叛亂組織幾乎很難擁有它們。”但明顯的是,時代已經變了。盡管如此,美國航空公司在面臨紅外對抗技術的花費問題上,還是退縮了,每年裝備一個飛行聯隊的預估費用就超了20萬美元。不過,以色列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將類似的技術移用到本國的商用飛機上。

      起飛和著陸的逃生措施

      當飛行員在沖突地區駕機飛行,有可能被小型且可攜帶式地對空武器襲擊的時候,可以采取急速下降,急速攀升以及緊急起飛和著陸的方法減少飛行時間。但美國國會研究機構指出,這樣的措施并非萬無一失。舉個例子,2003年11月,一架從巴格達起飛,屬于國際物流巨頭DHL公司的貨機就被一顆肩扛式導彈擊中。所幸的是,貨機最后還能夠返回機場,做出迫降。

      “鐵穹”(Iron Dome)地基防空系統

      其它保護商用飛機措施還包括在機場附近建設地面防衛系統,比如以色列的“鐵穹”。鐵穹于2011年3月正式上崗,并且也曾成功發射攔截火箭彈,摧毀了外來導彈;但是美國國會研究機構的報告就質疑了其技術的命中率。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想法是,為運行在高空的無人駕駛機裝置激光導彈防衛系統(比如說定位紅外線對抗技術系統)。然而對此系統的測試表明,它們并無法保證擊落肩扛式導彈。

      無論最終飛機和機場會配備怎樣的保護措施,MH-17的悲劇突出了了這40多年來一個很現實的威脅。美國國務院在2005年作出的一份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超過40架民用飛機被肩扛式導彈擊中,其中25輛飛機最終墜毀,超過600人不幸喪生。

      其中事故多發生于小型飛機在武裝地區低空行駛時。當然也有打飛機被擊中的情況,1998年10月一架波音727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被襲擊。這架剛果飛機在金杜飛機場剛剛起飛便墜毀,機上41人全部遇難。2002年11月28號,恐怖分子對離開肯尼亞蒙巴薩的以色列特許飛機——波音757發射了兩枚肩扛式導彈。美國國會研究機構的報告表示,雖然兩枚導彈無一命中目標,但是這是首例在沖突地區之外發生的飛機襲擊事件,這次事件也促使美國加大研發和應用定向紅外對抗技術系統。

      在缺乏高科技解決方案的情形下,FAA要保護好美國飛機,最上策便是對危險航空區域提出警告或者干脆禁止飛機在這些地區飛行。航空署已經禁止美國飛行員在利比亞,伊拉克,索馬利亞,埃塞俄比亞以及烏克蘭內或者附近的區域駕駛航班。而敘利亞和阿富汗也被“限行”,雖然這兩處并無設限。

      由此看來激光反導技術如是真的運用在實際中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研究,希望激光反導技術能早日成熟并運用在民航客機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