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美海軍采用3D打印技術修復鷂式戰斗機

    3D打印商情 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2014-08-16 我要評論(0 )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5月28日,美海軍上校威廉·馬奧尼成功在巴丹號航空母艦硬著陸了一架前起落架損壞了的鷂式戰斗機,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艦艇備戰中心的官...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5月28日,美海軍上校威廉·馬奧尼成功在巴丹號航空母艦硬著陸了一架前起落架損壞了的鷂式戰斗機,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艦艇備戰中心的官員于8月13日稱艦上的技術人員已采用先進的技術如3D打印技術,來修復飛機,讓飛機快速返回到艦隊中。

        過去幾年中,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已使用增材制造技術在艦艇備戰中心制備出了一些工具和其他產品。

        東部艦艇備戰中心(FRCE)的航空工程師道格·格林伍德在維護人員的陪同下在巴丹號航空母艦上拆除了鷂式戰斗機的鼻錐以確定受損程度。格林伍德在檢查后表示硬著陸損壞了鼻錐處的一個結構框架。由于只有一個結構框架受損,維修小組決定切除受損部分,并用一個與之相匹配的部分替換。

        格林伍德稱,在匹配未損壞部分與替換部分時需要用到加強筋,FRCE的挑戰是制造出加強筋并將其運到船上進行維修。金屬板成型工具以及平板設計已于6月25日采用原始設備制造商(OEM)的CAD模型制造出來。在收到OEM提供的CAD模型的48小時內,就完成了工具設計,并開始了成型工具的3D打印。打印工具的材料選擇的是具有很高的抗壓強度的聚碳酸酯材料,能承受4000磅/平方英寸的高壓。第一個成型工具用了5天打印出來,而第二個只用了30小時。

        格林伍德稱,使用傳統的非數字化的工具設計及制造過程來制造加強筋需要花費2-3周時間,使用增材制造技術,時間和成本都得到了顯著的降低。

        6月28日,在成型工具及平板模型制造完成后,就使用該工具進行了加強筋制造,制造的同時進行了匹配度及質量的檢查。在制造完成后,對零件進行了熱處理以及噴漆。

        格林伍德稱,在7月2號,即收到結構框架的固體模型一周后,所有工具都已齊全,并正運往巴丹號航空母艦上用來修復受損飛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