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激光產業的“激光速度” ——聚焦鞍山激光產業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鞍山高新區內,依山傍水的一座嶄新的“激光之城”——遼寧激光產業園起步區就以“激光速度”快速崛起,成為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國家火炬特色基地、吸納資金項目和培育激光產業集群的投資寶地……這座“激光之城”帶來的產業集聚、示范、輻射和帶動效應也成倍增長,鋼都鞍山又多了一塊高科技的沉甸甸金質標牌。
2011年11月,遼寧激光產業園起步區(a1區)原址還是居住著3000多人口的調軍臺村。高新區第一時間完成了激光產業園的選址和總體規劃環節,為激光產業園的開發建設確定了目標和方向。激光產業園總體規劃面積36.77平方公里,由4個激光產業園區和1個創意激光園區組成。園區規劃立足長遠,土地利用由激光產業的研發加工、應用和設備加工區、生活區、道路交通、水系綠化山體共同組成,共規劃工業用地、研發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七個部分。構建了“八橫四縱”的棋盤方格式道路骨架。園區內供電、排水、供熱等設施及管線工程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
在基礎設施、樓宇工業廠房、研發中心、購地項目的選址規劃上,鞍山高新區實行土地、規劃、建設等各職能部門聯合辦公,平行審批,大大縮短了項目開工前的審批環節和同時解決拆遷等項目建設所需條件。
激光產業園的園區基礎設施于2012年5月順利開工建設,3個月后,樓宇廠房、研發中心、購地項目也破土動工;5個月時間完成了激光產業園起步區征地和土地轉讓;6個月完成園外園19個項目的建設;5個月完成了12公里的園區路網建設;13個月完成投資12億元、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智能終端器件中心、激光熔覆中心的建設……抱著遲疑態度來鞍山考察的深圳創鑫激光總裁驚嘆遼寧激光產業園的建設速度,毅然決定創鑫激光入駐。
打造“政策特區”是我市在產業園區深化體制改革、助推產業發展投下的一枚重磅“核彈”。鞍山高新區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雙重戰略機遇,創新用人體制機制、打造堅實的軟環境、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全區大舉對外招商引資,全力打造集激光材料、激光器件、激光成套設備、激光技術應用產品、激光加工等于一體的激光全產業鏈。兩年多時間里,激光產業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如今,激光產業園重點推進的項目就已達近400項,實現入園注冊激光企業174戶,已經遠遠超過規劃中到2020年才能達到的目標。
曹祿峰是鞍山高新區綜合服務局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企業家們親切地稱他為“項目服務達人”,他熟悉各項審批流程、報送材料,甚至辦公電話也倒背如流,經他服務的項目,審批時間至少可以縮短三分之二以上,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軟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是新一輪發展的生命線。一位企業家說:“我們選擇到鞍山激光產業園投資建廠,主要看重了激光產業園是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區,不僅有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還有完善的生活配套,這都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陽光和雨露。”
鞍山高新區致力于建設服務型政府,堅持用好的服務打造好的軟環境,努力營造完善的服務支撐體系,創造出親商、安商、扶商、惠商的濃厚氛圍。率先推進企業注冊由“先證后照”向“先照后證”轉變、注冊資本由實繳制向認繳制轉變,為企業提供“零門檻、零距離、零障礙、零收費”的工商登記服務,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最多僅用3天時間。
“我這樣的鄉鎮基層干部,很難有機會到機關工作,晉升到副處級至少需要8年時間。通過選拔走上招商局副局長的崗位,應得益于全新的選人用人機制。”從高新區齊大山鎮科員崗位選拔上來的高新區綜合服務局副局長王俠說。鞍山高新區緊緊抓住用人體制機制創新這個促進地區發展的利器,創新選人用人新機制,搭建不拘一格選人才、公平競爭給機會的平臺,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集聚智慧、發揮才干。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來棲。鞍山高新區創新體制機制,是招商引資得以有序、有力、有效開展的必要保證。繼開展淘寶式、展會式招商后,高新區又開創了外延式、接鏈式招商等新方式。針對技術創業者在發展初期沒有投資能力、整體搬遷來的企業不敢先期投資過大等問題,高新區找準切入點,筑巢引鳳,開發建設工業地產,最大限度地集約利用土地,以最少的土地成本,承載最多的項目資源。面對激光這個高技術含量的全新產業,高新區采取“以產業為導向、引智先行”策略,盯住前沿科技,引進國內外激光院所,實現高起點起步。
一個新園,一座美城!通過產業發展帶動新城建設,通過新城建設推動產業集聚。激光產業園的建設,進一步推動了鞍山高新區產城融合的發展。在激光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園區周邊基礎設施和環境配套得到快速發展,千山東路、建國東路、萬水河水域及周邊綠化、公園的建設,大大提升了城市環境。商業廣場、實驗學校、城市綜合體等項目陸續建成后,鞍山高新區將實現“園在城中城在園中”,產業和城市同步發展,成為我市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產品優化升級的重要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