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穿戴式熱潮興起,臺灣工研院今年在Touch Taiwan 2014以“Smart Living?Keep in Touch”為主題,展出多款集穿戴、互動、觸控功能為一體的智能設備,包括:兼備折疊與觸控的AMO LED、可彎曲的曲面互動觸控顯示裝置,以及在空中以手勢操控就能拍照與通話的智能眼鏡,另外還有材料、面板、制程等30項最新顯示與觸控技術,為未來勾勒出更符合人類直覺操控的智能生活。
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表示,穿戴式設備具有輕薄短小、可塑性強的特性,因此在顯示需求上AMOLED的超薄及可彎曲特點尤其適合運用于穿戴式設備。工研院為了積極建立自主軟性觸控AMO LED產業鏈、為臺廠進軍全球市場利基,開發能在7.5mm的彎曲半徑下連續折疊一萬次的“整合觸控互動感測的可折疊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AMOLED)模組” ,其厚度不到0.1mm。此模組是以“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FlexUPTM)”為基礎,使屏幕具有阻水氧、超輕薄、可彎折、不易破等四大特性,未來可為行動裝置帶來多種形態的發展性。而根據工研院的分析,全球觸控市場營收于2013年達到314億美元,2017年更將達到437億美元,2013~2017年復合增長率為12.5%。全球觸控產業近年來開始蓬勃發展,從智能手持裝置開始陸續擴散到周邊各種終端裝置,到處可見愈來愈多的觸控面板與相關應用界面存在。
具觸控互動功能的可折疊手機屏幕
6寸可折疊手機屏幕是采用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模塊結合軟性觸控技術,當屏幕打開時,用戶可點選影片播放選單,進行影片播放后,即使進行收折影片仍會持續播放,歷經一萬次彎折后,觸控互動功能依舊不受影響,突破傳統觸控面板難以彎折限制。工研院運用封裝薄膜技術克服AMOLED在軟性彎折時水氧易滲入的問題,同時采用低應力的薄膜晶體管技術穩定AMOLED在彎曲時影像顯示質量。
引領未來穿戴裝置!腕戴式互動顯示設備概念雛型品
工研院開發出具有可貼附于曲面上、輕量化與耐沖擊的6寸“腕戴式互動顯示設備概念雛型品”,其彎曲半徑約50mm,適合曲面穿戴的應用,其運用工研院軟性投射式觸控薄膜、軟性AMOLED與用戶接口。不同于傳統的玻璃顯示設備,可創造出適形化與不易破之優勢,除可用于一般消費性產品外,更可用于軍警等專業人員之配備,帶來臺廠下一代穿戴式產品的應用商機。
兼具向內與向外折疊的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折疊起來是可單手操作的小屏幕,打開后是的大尺寸顯示屏幕的想法已實現,“兼具向內與向外折疊的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整合工研院自主開發的獨特軟性塑料阻水氣基板技術、低應力薄膜晶體管技術與高可靠軟性OLED封裝技術,讓軟性AMOLED面板能可連續彎曲成扁平的S曲線,同時具有向內折疊與向外折疊的功能,折疊的曲率半徑僅有5mm,將可為行動手持裝置帶來更多應用商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