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手機重磅來襲
全息手機的概念一問世便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圍繞著全息手機的討論也在業界持續升溫。
何為全息手機?或許要從全息技術講起。這是一種通過探測波與參考波之間的相互干涉,而把探測波振幅和相應攜帶的有關探查物結構的全部信息提取與再現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特殊的信息提取和再現技術。
據悉,該手機通過內置500萬超廣角前置攝像頭,可以迅速捕捉到眼球,并隨著眼球的移動自動配適畫面,隨后基于全息圖像數據模型計算出實際的全息圖像, 再通過特殊的指向性顯示屏幕將左右眼的立體圖像精準投射到人眼視網膜中,從而使人眼產生和實際環境感覺一樣的視覺效果。換句話說,隨視角的變化,你看到的 是影像的不同側面,就如同觀看現實生活里的真實體一樣。
區別于裸眼3D技術,全息顯示技術無視角限制,可以動態全息顯示。專家曹良才表 示,全息三維顯示是頗具有現實感的下一代三維顯示技術。實際上全息技術此前也有應用先例。2010年,日本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初音未來的感謝祭”全息 投影演唱會,全場座無虛席。此前,轟動一時的鄧麗君和周杰倫隔空對唱,采用的也是全息投影技術。等到全息電視走入千萬普通家庭后,觀眾們甚至可以體驗到在 守門員“身旁”觀看比賽的刺激場景。
據報道,該全息手機實現了所謂的空中人機交互方式。據體驗者描述,該手機配備了類似于“太空眼”的 配件。“太空眼”上有四個感應攝像頭,可以捕捉到用戶對手機的操控。簡單來說,它可以顯示立體畫面,也可以通過屏幕正面的攝像頭定位,實現用戶對手機的立 體操縱。比如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可以用手指翻動具有立體效果的貨物,就像拿在手中一樣從各個角度查看細節,體驗到接近真實商品的感覺。駕車的時候,手機導 航不必觸控屏幕,只需手勢即能操作,可以對復雜的交通情況一目了然。
把顯示和操作用立體形式呈現出來,打破屏幕的二維局限,這是質的變化。針對手持終端的全息顯示技術,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全新體驗。
激光全息技術應用廣泛
事實上,全息技術不僅被應用于手機,而且也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人民幣的防偽水印就是全息防偽,也稱激光全息防偽。這是一種立體照相技術,能記錄物體的明暗變化和空間變化。
較成熟的激光全息技術問世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美國,八十年代中期傳入我國。在我國,激光全息技術最早于1988年應用于防偽領域。
激光全息技術被國際印刷界稱為二十一世紀新印刷術,激光全息防偽標簽是采用該技術制作的激光模壓全息圖系列產品之一。激光全息圖是一種技術與藝術相結合 的高科技產品,目前主要用于商品的防偽商標以及重要文件、身份證、信用卡、護照、貨幣等的防偽標簽。國內外部分名優特產品也都使用此類商標。作為藝術裝 飾、開發立體照等全息商品包裝材料方面,激光全息印刷技術應用也比較廣泛。
激光全息產品有三大特點:能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在光照射下再現立體圖案,其顏色隨觀察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生產率高,成本低。
由于商品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市場競爭亦愈加激烈,產品被仿造的情況屢屢發生,其波及范圍之廣,危害之大,偽造手法之惡劣,無以倫比。為防止偽造,科學 家們開展了防偽技術的研究,經數十年的研究,提出用“激光模壓全息”代替現有的制版印刷商標,從而對防止商標偽造有了有力保證。目前,激光全息標簽廣泛應 用于食鹽、進口食品、卷煙、藥品、家電等領域。同時,由于激光全息包裝材料美化包裝和防偽的特性,不僅為產品增加了安全性,也為產品營造了高端形象,提升 了產品檔次,從而創造良好的貨架效果,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所接受。目前,其廣泛應用于煙酒、化妝品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以及藥品、食品、汽車用品等行 業。
雖然我國激光全息防偽技術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生產和使用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應用防偽商標,保護企業產品”、“應用防偽材料,提高產品檔次”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
全息時代悄然來臨
全息技術的進步能否帶來顯示界的革命?相關媒體和業界可謂見仁見智。
據相關專家介紹,隨 著全息手機的問世,全息時代的到來也許會加速。據了解,iPhone6的宣傳片中已出現了此項技術。有意思的是,政界也開啟了全息“酷炫風”。今年5月, 印度總理競選中,莫迪使用全息技術讓自己出現在不同的地方拉票演講。從1948年英國科學家丹尼斯·斯蓋伯提出全息概念開始,對全息技術的研究發展經歷了 66年,優勢與現實的需要使之應用廣泛,這將對人們現有的生活方式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對全息技術提出了一些挑戰。
大數據為全息技術開拓了廣闊應用空間。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所說,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云計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眾多 產業變革和創新。具體到全息技術來說,在大數據時代,衛星數據、氣象數據、醫學數據、個人數據等海量數據需要存儲,信息顯示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跨越,都 需要全息儲存技術提供支持。存儲容量大、冗余度高、數據讀取速率高、并行讀取等優勢讓它很有可能替代磁盤和光盤。據相關專家介紹,全息存儲在存儲容量方面 具有巨大的優勢,全息光盤可達TB量級,數據傳輸速度可達1 Gbp/s,而且由于全息存儲具有很大的冗余性,在存儲介質受到損傷時并不會引起信息丟失。
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也對全息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相關專家指出,當前信息網絡已經面臨越來越大的安全挑戰,尤其是下一代互聯網、 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運用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全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全息存儲問題,無疑也對網絡系統的安全防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全息技術仍有部分專業技術瓶頸未得到解決。光學專家謝敬輝曾表示,研制像素數更多、分辨率更高的器件,開發工作電壓更低、靈敏度更高、刷新速度更 快、衍射效率更高的實時光折變聚合物材料等,都是全息技術亟需解決的障礙。此外,全息技術還要面對的一個挑戰就是信號的干擾問題,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 全息驅動器對于光和聲音比較敏感。
由于全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的上述難題,全息手機概念一出現就受到質疑。7月30日,中國3D產業 聯盟發布聯合聲明指出:“全球全息技術尚處于實驗室基礎研究階段,產業化尚未啟動,中國也處于這個階段,所謂‘個人全息或智能全息’技術為核心的‘全息手 機’并不存在。”但在takee手機研發商億思達公司看來,上述聲明是“不實言論和惡意攻擊”,并表示將啟動法律程序進行追責。上述爭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 關注,因為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全息技術在移動互聯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在智能手機中的現狀和前景,關乎日常生活的選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