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工業制造

    裝甲兵工程學院打造裝備再制造“國家隊”

    激光制造網 來源:科技日報2014-10-11 我要評論(0 )   

    11年,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已成為機電設備和武器裝備再制造基礎理論研究、核心技術攻關、核心設備研發與工程應用國家級研究平臺,是國內...

           11年,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已成為機電設備和武器裝備再制造基礎理論研究、核心技術攻關、核心設備研發與工程應用國家級研究平臺,是國內具備再制造領域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學單位。

     

      再制造系主任張偉如數家珍:完成了重大科研項目300余項,培養了一批裝備再制造研究人才,確立了我國再制造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地位。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國家技術發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軍隊科技進步獎26項;獲授和受理國家發明專利80余項,獲得首屆解放軍科技創新群體獎,榮立集體一等功。

     

      讓裝備形成戰斗力

      姓軍為戰,是實驗室奉行的根本宗旨。他們以我軍裝備保障現代化需求為牽引,以裝備的使用、維修和報廢階段的裝備“后半生”為研究重點,每年選派精兵強將上高原、走邊關、礪海疆,馬不停蹄地奔赴一線部隊和裝備維修部門調研。針對裝備維修保障需求與重大問題,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

     

      他們自主創新開發出一系列先進特色技術、設備與材料:如,裝備再制造快速成形、裝備原位動態自修復、裝備沙粒磨損損傷控制與修復、裝備重載齒面激光熔覆再制造、裝備戰場應急維修、裝備系統防腐等,解決了諸多重大裝備保障難題。在主戰裝備、“殺手锏”裝備的防腐、耐磨、應急維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推動了裝備維修保障技術與新型裝備研制的同步配套發展,促進了裝備再制造工程基礎創新研究與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了裝備的“起死回生、修舊勝新”。

     

      同時,他們還承擔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裝備維修預先研究項目、武器裝備預研基金項目、國防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推進了我軍裝備維修保障體制改革。

     

      引領國家新興產業

     

      年逾八旬的“中國再制造之父”徐濱士院士,為了再制造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奔走呼吁,先后以不同形式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中國自主創新的再制造產業發展。

     

      4年前,他們起草并推動國家11部委《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出爐”。

     

      他們倡導中國特色的再制造技術模式,引領了國內外再制造技術領域的科技進步。

     

      在實驗室工作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下,再制造科學研究與產業化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譽之為“再制造國家隊”。

     

      拓展國際交流途徑

     

      “‘開放、流動、聯合、競爭’是我們秉持的辦室理念。”張偉說。他們充分發揮國家級實驗室這一科研創新平臺的優勢,積極聯合國內外、軍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申請和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邀請知名專家講學、合作撰寫科技論文和著作、人員互訪、研究生合作培養,構建術交流與合作創新格局。

     

      他們聘任哈工大杜善義等11名院士組成學術指導委員會,規劃指導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科研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通過中英、中波政府間10余項國際合作項目,先后選派優秀科研人員出國進修或訪問、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室訪問講學50余人次。主辦、承辦世界再制造峰會、再制造國際論壇和全國再制造經驗交流會議學術會議40余次。組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再制造工程分會、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再制造技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并與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開展儀器設備資源共享、領軍人才及學術骨干聯合培養方式方法,提升核心競爭力。

     

      近10年,該室先后有朱勝、王海斗、魏世丞、董世運等4人獲“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實驗室主任朱勝教授還成為美國、德國、中國組織的“國際再制造峰會”三位聯合主席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