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要依賴于兼并重組之路尚需磨練,其中最關鍵是企業缺乏動力,向上突破的勇氣與產業該有的氛圍。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自主決策的環境尚不成熟,過分地依賴于政府的政策紅利,以及企業缺乏該有的淘汰機制。
以下是《中國半導體業的兼并重組》原文:
推動中國半導體業的兼并重組肯定是個方向,然而進展不如預期,引起業界思考。
日前長電有意新加坡的星科金朋,全球封裝業第四位,以及若干年前中芯國際有意“特許”等。
縱觀全球任何企業的發展與成長,均采用此招,僅是有的很靈驗,但是有的也并不成功。可是為什么對于中國的企業多半不能如愿。
兼并的三原則
兼并是一種市場行為,必定與利益聯在一起。它是一種手段,目的可能包含三個方面;
1),獲取技術,節省時間與費用;
2),擴大資源配置能力,如擴充產能,引入市場渠道等
3),打擊競爭對手。在市場競爭中經常被采用。
如全球半導體設備廠排名,應用材料公司己連續多年第一,但是自2012年起排名第二的ASML,因光刻設備的銷售額節節上升,有超過應用材料的苗頭。因此2013年應用材料公司發起對于全球第三的日本東京電子合并的邀請,由于兩家順利的合并,保證未來公司居全球第一的地位。
再如,市場中經常會冒出一些初創公司,有專有技術,如果這樣的技術被競爭對手得到有兩個可能,1),被競爭對手得到會影響現有產品的銷售2),未來技術可能威脅到公司利益。因此必須出高溢價先于收購。
影響中國集成電路企業參與國際間兼并的因素
1),部分企業屬國有體系,決策遲緩及國際間兼并受限
2),缺乏人材,不太熟悉國際間的兼并規則。
3),缺乏預先調研與做好功課,應該首先知道什么是中國需要的以及被兼并對方的需求,只有雙盈,才能成功,然而去尋找及等待機會。而我們大部分是等待機會出現后,再開始調研,往往喪失時機。
4),企業自主,依市場來決策還不到位以及中國的金融體系尚需改進
綜上所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要依賴于兼并重組之路尚需磨練,其中最關鍵是企業缺乏動力,向上突破的勇氣與產業該有的氛圍。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自主決策的環境尚不成熟,過分地依賴于政府的政策紅利,以及企業缺乏該有的淘汰機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