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預計,到2017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有望從6.8萬臺增長至31.5萬臺。16日,2014中國(珠海)國際打印耗材展覽會和亞洲3D打印展覽會同時召開,3D打印依然受到追捧。作為世界打印耗材之都,珠海一些企業已經向3D行業發展。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珠海現有的600多家耗材企業要想從3D打印產業中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然而作為世界打印耗材之都珠海叫其他城市而言還是有優勢的。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稱,源自快速成型和快速制造。增材制造技術是依據三維CAD設計數據,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熱熔黏合材料,通過分層加工、逐層累加成型的方式來制造實體的技術。根據用途不同,3D打印機分為工業機和桌面機(主要適用于辦公、家用和教育)兩大類;根據技術原理的不同主要分為:熔融沉積成型(FDM)、光固化成型(SLA)、激光選區燒結(SLS)、分層實體制造(LOM)、立體噴印(3DP)。
3D打印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切削去除材料”(減材制造)工藝模式,更意味著開啟了一個以“智能數字化”為代表的嶄新的時代。3D打印技術被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的重要標志,歐美國家早已把它列為重要發展產業。英國撥款1億英鎊幫助企業培訓3D打印技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11月的國情咨詢講話里特別地強調3D打印技術,將其視作為重振美國制造業的希望之光。近兩年來中國才開始重視這項新技術的發展,習主席和李總理先后對此作出重要指示,號召大力發展3D打印技術,盡快實現產業化。
珠海3D打印展覽會:中國3D打印市場需求巨大
此次3D打印展覽會已經是第二次舉行,參展企業與去年相比,明顯增多。展出產品從原材料到打印機,頗為齊全。
全球最大的通用打印耗材生產商珠海天威在現場發布了3款3D打印機,預示全面進軍3D打印領域。天威研發負責人說,他們瞄準3D打印市場已久,每年對3D打印的研發投入就超過1000萬元,因為企業具有30年的2D打印耗材制造經驗及自主創新積累,所以進入3D打印領域,有自身優勢。
王杰是之前珠海市引進的重點人才,他與他的團隊長期研究3D打印,來到珠海后成立了珠海首家3D企業—珠海垵德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王杰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去年他們只有樣品機,但現在已經能給客戶提供成品機了,今年接到的訂單有數千萬元。
王杰團隊研發的3D打印機主要應用在醫療行業,例如骨頭關節、義齒等等。據了解,他們正在研發的一款3D打印膠囊,膠囊里面有微針和藥品,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目前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這些藥品,傳統的制造工藝是很難生產出來的。”
天威集團董事長賀良梅說:“說到傳統打印機,大家立即可以說出幾個有名的牌子,但對于3D打印機,大家就未必能說出來。這說明3D打印的品牌效應還沒有形成,這對國內的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賀良梅認為,中國有龐大的消費群體,3D打印機的市場需求將非常大。
世界打印耗材之都:珠海幾家企業能從中受益?
作為世界打印耗材之都,珠海供應了全球70%以上的色帶、60%的兼容墨盒、30%的再生激光碳粉盒組件。打印耗材業成為了珠海八大支柱產業之一。珠海有多少打印耗材企業能跨過3D行業的門檻?
2D打印與3D打印并非是一個概念:2D打印是平面打印,而3D打印則是材料的“堆砌”。珠海目前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等產業,這些產業能與3D打印完美結合。
業內人士卻認為,珠海這600多家傳統耗材企業,想要進入3D打印領域并非易事。王杰說,珠海的耗材企業多數是中小企業,它們缺乏技術,尤其是在3D打印工業領域的發展會非常困難。他說,即使是它們可以進行桌面3D的打印,但其中技術含量并不高。
天威集團董事長賀良梅也認為,從3D打印的研發到投產,再到市場的培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小企業首先在資金上就會遇到困難。“目前北京、上海等地3D產業發展比較好,珠海的優勢并不明顯。”賀良梅說,如果珠海要在3D打印中得到好的發展,必須要有政府部門的推動。目前,珠海還沒有形成3D打印的產業鏈。
珠海國際打印耗材展舉辦方、珠海市耗材行業協會副會長李廣連認為,雖然3D打印與平面打印不一樣,但珠海的企業家觀念超前,對3D打印已有很清楚的認識,這對產業發展大有好處。
據了解,去年7月,珠海市與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簽訂《珠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產業聯盟將與香洲區政府攜手打造“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珠海)創新中心”,這是產業聯盟在珠三角地區設立的,唯一一家致力于3D打印技術產品的研發運用、材料開發及產業化推進的創新中心。這將是珠海3D打印發展的又一優勢所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