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霧霾、治理大氣污染,已經成為中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而大氣流動污染源防治,則是中國大氣污染控制中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2014年3月29日,大氣流動源污染防治暨氮氧化物(NOx)排放管理與控制國際高級別咨商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支持和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共同主辦,江蘇綠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江蘇綠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如何通過SCR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從技術上實現大功率船用、車用柴油機尾氣中氮氧化物的減排和凈化,該技術填補了國內大功率柴油機減排技術的空白。國內很多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大功率柴油機減排新技術的應用和船舶的升級換代條件已經成熟。
會議期間,江蘇綠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指出,政府應盡快完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用法律手段解決相關的排污問題;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與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促使中國的減排技術更加成熟;懲治排污與獎勵達標企業相結合,提高企業減排的自覺性。
該負責人表示,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民營企業得到了實惠,為國家分憂、為老百姓分憂本身是企業責任。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氮氧化物的持續增長,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作為企業來說,本身就應該主動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為子孫后代負責。
據了解,2008年10月,國際海事組織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舉行的第58次會議上,就決議通過了防污公約《防止船舶造成空氣污染規則》和《氮氧化物技術規則》修正案。該修正案主要針對船用柴油機排氣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含量作了嚴格限制。根據國際海事組織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當船舶在由指定的排放控制區內航行時,應符合嚴格的氮氧化物3號排放標準。目前排放控制區域包括北海區域、波羅的海區域、北美區域、加勒比海區域。另外,不少歐洲國家也在建立新的排放控制區域,如地中海區域等,這些海域也是海運貿易較為活躍的區域,這意味著將有大量的船舶需要安裝滿足3號排放標準的柴油機。
江蘇綠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本次國際會議,目的是讓國外了解中國企業能生產出符合國際法規的高新技術產品,能達到國際公約的標準,同時推動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標準,響應中國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