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制造商都處于探索3D打印優勢的初級階段,但其中有一點很明確,就是該技術能實現制定化服務。
硬件初創公司Normal就能提供類似的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一款移動應用對其耳朵形狀進行構圖,并將樣片傳送給其在紐約總部的3D打印工廠,在48小時之內就能收到一副為個人量身打造的3D耳機。
創辦Normal的靈感來自其創始人妮基·考夫曼(Nikki Kaufman)難以找到合適耳機的煩惱。考夫曼發現,通過傳統制造工藝定制一副耳機需要2000美元,而且需要等待數周。
今年8月份,考夫曼從投資者那籌集了500萬美元,在紐約開辦自己的工廠店。這一店面目前有10臺3D打印機,但最多可容納30臺。
這一工作流程結合了時下點擊消費的速度與私人定制的潮流,讓人們不禁聯想往昔去裁縫或鞋匠那量身定做物件的日子。
在經歷約30年的相對默默無聞后,依據數字化設計,借助激光將金屬或塑料物質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時下科技行業最熱門的領域之一。
全球著名電腦制造商惠普表示將進入這一領域。該公司近期宣布,其將在2016年向市場推出超速3D打印機,“令人們在創造、互動以及激發靈感方面擁有前所未有的力量。”
通用電氣CEO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指出,3D打印能幫助制造業“重新性感起來”。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也曾對3D打印技術大加贊賞,稱其具有變革一切事物制造方式的潛力。
著名3D 打印機制造商Stratasys CEO大衛·里斯(David Reis)表示:“雖然有一點點困難,但其帶來的興奮感是巨大的。現在有很多風險投資機構往這個行業投錢。”
雖然,針對3D打印技術的激情在全球蔓延,但一些企業認為,3D打印更像是一項具有長期發展前景的技術,而非時下游戲規則的改變者。
美國著名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至少未來20年不會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飛機的主要金屬零件,但該公司也表示,這一時間表可能會縮短。
波音公司技術官員戴夫·迪特里奇(Dave Dietrich)表示:“3D打印肯定在考慮范圍之內,但需要適量的測試,以增加我們對該技術的信心。”
3D打印技術發軔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發明家查克·胡爾(Chuck Hull)開始用液態塑料進行試驗,當這種材質暴露在紫外線之下,其將慢慢變硬。
胡爾最終發現數千層這樣的塑料物質可以被疊加,或被“打印”,堆積起來從而成為立體物體。
隨后,胡爾與他人合伙成立了3D Systems,該公司主要研發將計算機圖片轉化成3D模型的軟件以及制造3D打印機。
即便如此,胡爾在今年5月份對Quartz網站表示,一些言論夸大3D打印的功能,而這些功能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皮特·巴斯利爾(Pete Basiliere)表示,由于3D打印機的售價越來越親民,該市場目前在全球呈升溫趨勢。
現在消費者購買一臺3D打印機的花費不到1000美元,而企業級的3D打印機的起售價則在2500美元。
Gartner預計,全球在3D打印上的支出在2015年為16億美元,而在2018年將增長至134億美元。
巴斯利爾尤其看好3D打印技術在助聽器以及假肢等醫療設備上的應用。在這一領域,3D打印技術具備改變他們生活的潛力。
在工業制造應用3D打印技術方面,通用電氣十分積極。該公司已經使用3D打印技術為其LEAP飛機引擎制造燃料噴嘴,該產品將在2015年投入使用。在燃料噴嘴制造上,3D打印技術能大大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
通用電氣發言人里克·肯尼迪(Rick Kennedy)表示,對于一些傳統方式難以生產的復雜產品,3D打印技術尤其能體現出優勢。
通用電氣正在測試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引擎的其他部件,著力于借此降低材料和能量成本。不過,該公司發言人也表示,在進行廣泛測試后,向引擎增加更多此類工藝生產的零部件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