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消費電子

    意法半導體輕松備戰可穿戴設備市場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2014-11-19 我要評論(0 )   

    隨著谷歌眼鏡、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費終端的推出,全球掀起了一股由可穿戴設備掀起的科技浪潮,可穿戴設備或將成為揭開物聯網2.0序

       隨著谷歌眼鏡、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費終端的推出,全球掀起了一股由可穿戴設備掀起的科技浪潮,可穿戴設備或將成為揭開物聯網2.0序幕的潮流先鋒。

     

      依據其先進性與消費者的驅動,可穿戴設備的將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根據IMS研究公司的報告,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計算設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

     

      現在如此受追捧的可穿戴設備產品,能否出現用來取代手機成為未來的“殺手級的應用”呢?

     

      意法半導體MEMS和傳感器市場經理許永剛表示,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智能手機真正的可技術創新的方面正在減少,而可穿戴設備卻正在掀起一股科技的浪潮。但是這并不是說明智能手機會退出我們日常生活的舞臺,而是會成為可穿戴設備里的一個組成部分,促進可穿戴設備完整性,使用性的發展,使得可穿戴設備更好的服務于日常生活

     

      意法半導體模擬產品市場部經理Albert Sun則大膽地預測,“殺手級的應用和產品”估計在1-2年內浮現,但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的市場生態環境還有待建立,或者是基于智能手機的共生生態,抑或是獨立于智能手機而另起爐灶。

     

      傳感器與MEMS是源泉

     

      許永剛表示,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半導體器件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傳感器和執行器,而未來可穿戴產品終端前景的發展將取決于傳感器等產業鏈上游技術的提升,即MEMS創新應用將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源泉。

     

      傳感器與MEMS 二者在可穿戴設備發展中是相輔相成的,對于二者都需要繼續提升性能的優越性,穩定性,降低其成品。

     

      對于可穿戴設備來說,目前的產品在設計、性能和功能等方面存在著許多要改進的地方,想要做到真正被用戶所接受,可穿戴產品至少還要改進以下四點:產品的電池持久性問題;產品的尺寸和質量問題;產品的外觀設計問題;產品的功能局限問題。

     

      藍牙成為無線連接主流方案

     

      Albert Sun表示,由于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大多派生于智能手機廠或者依賴于智能手機提供接入,所以平臺的兼容成為事實的要求。可以看到iOS和Android先后選擇了低功耗藍牙技術,已經說明低功耗藍牙業已成為業界共推的無線連接方案。

     

      更低功耗和更小的封裝是可穿戴設備無線技術的瓶頸。BLUENRG是意法AMS產品集團2013年推出的低功耗單模藍牙網絡處理器,完全兼容藍牙4.0系列規范。BLUENRG可以配置為主模式或是從模式。完整的藍牙低功耗協議棧運行在BLUENRG內嵌的Cortex M0內核中,而通過SPI接口與片外處理溝通。片上集成的非易失存儲器允許在應用端的協議升級。BLUENRG為標準紐扣電池供電的對峰值電流有嚴格要求的可穿戴應用提供低功耗藍牙連接。最大峰值電流在輸出功率1dBm時僅為10mA。同時,由于超低功耗的睡眠模式以及極短的收發時間占比使得系統平均電流極低從而增加了電池工作壽命。

     

      附:基于BLUENRG用于可穿戴設備開發的評估套件

     

      STeval-IDB002V1是基于BLUENRG的評估套件,BlueNRG是支持藍牙低功耗4.0標準的咯微功耗網絡處理。STeval-IDB002V1由RF子板和MCU主板組成。RF子板有BLUENRG,SMA連接器以及預留SPI接口以與主板通信。主板基于STM32L承擔BLUENRG片外處理器的角色。實物圖片如下

    意法半導體輕松備戰可穿戴設備市場

     

    意法半導體輕松備戰可穿戴設備市場

    ST提供了基于評估板的智能手機BLUENRG同名客戶端。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