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交會上的激光展示。
在激光應用領域,廣東可謂全國的龍頭,而深圳從事激光產品設計、生產、研發、銷售的成熟企業又占廣東省總數80%以上。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作為全國激光應用高地,深圳激光產業升級面臨著一個難題—不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成為企業加快發展的瓶頸。如何用好激光這把“快刀”?學界呼吁政府打造“深圳光谷”,做好“企業做不好的事情”,吸引更多人才集聚,磨好激光“快刀”。
激光“裁”牛仔褲的啟示
近日,在位于南山區高新區北區清華紫光信息港的總部辦公室里,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侯若洪給記者說起了公司最近的一項業務—激光,這把“最快的刀”開始用于幫助一家服裝企業“剪裁”牛仔褲。
對于這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來說,這項業務很小。不過這筆小業務卻讓侯若洪看到,激光企業廠還有許多市場機會,激光技術用來改造傳統行業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
“你用的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沒有激光切割是做不出來的。”侯若洪,這位清華大學的工學碩士告訴記者,他公司在電子制造方面以前采用激光來生產是比較少的,現在很多微電子的金屬、非金屬的零件切割、鉆孔、焊接都采用激光來完成。激光在傳統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多,已經進軍皮革服裝、制鞋、廚具、陶瓷等行業。
激光與牛仔褲之間的交集早有之,比如“做舊”工藝,激光可以把新面料處理出來“舊”感覺來。但現在激光與牛仔褲之間的“合作”更密切了。中山市一家牛仔褲的生產企業找到侯若洪的公司,表示他們想用激光來剪裁面料。原來這家做牛仔褲的企業的產品以前只能分大中小碼,這樣一來,有些顧客就找不到合適自己身材的牛仔褲,不是松一點就是緊一點。那么,廠家如何能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呢?過去的生產線完全沒有辦法實現,這家企業最終想到用激光來處理。比如說,顧客在網上選好樣式顏色后,把自己的身體數據輸入提交到工廠。然后工廠形成包含了定制服裝信息的條碼輸送到生產線上去,生產線識別后就按照數據進行裁剪。剪裁是通過用激光而不是人工裁剪完成的,剪完后再用激光進行做舊做白工藝,這個過程全部是用激光自動完成。最后的工序就是人工用縫紉機一訂,成品就出來了。
深圳成全國激光應用高地
深圳的激光產業發展如何?近日,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廣東省激光行業協會秘書長邵火,這家省字號的協會去年年底落戶在深圳南山區。問到為何會選擇落戶深圳,邵火玩笑式地跟記者說這是在“跑報廢了幾輛車”之后的選擇。
“珠三角有大量高科技代加工企業,他們對激光加工的需求使得廣東成為全國最大的激光應用市場。”邵火表示,選擇深圳的重要原因是包容的氛圍,當然也與產業基礎有關。深圳工業制造及電子制造業發達,需要大量用到激光進行焊接、切割和打孔、打標,因此激光應用市場巨大。同時深圳IT業發達,激光設備需要和電腦、軟件相結合、需要電腦控制,深圳還具備產業配套齊全的優勢。
根據該協會提供給記者的數據,目前深圳從事激光產品設計、生產、研發、銷售的成熟企業約100家左右,占廣東省總數80%以上,再加上激光加工站和激光銷售代理的數量,則可能是這一數字的三倍或以上。產值方面,2012年廣東省激光器件與加工設備產值僅約100億元,但激光加工及激光制品產值達到260億元以上,在全國范圍內占全行業的25%以上,在激光應用領域排在全國第一位。
整體解決方案難倒工程師
從激光用來剪裁牛仔褲中,邵火讀到的關鍵點是:以激光為技術基礎的整體解決方案。 而不能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恰恰又是激光企業目前發展中遇到的瓶頸。
在邵火看來,激光加工業是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以后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從激光產品產業鏈上看,我國激光企業及產品處于產業鏈某一個環節或零部件,缺乏整體解決方案及技術集成,附加值低。邵火認為,激光的使用已經不僅僅是能簡單地給客戶切什么、焊什么,需求的是利用激光能夠改變材料表面或者實現某些功能。
“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可以直接告訴客戶,這部件或原材料從那頭進去這邊出來,合格產品就可以完成。”邵火指出,國內眾多的激光企業還停留在僅為客戶提供激光器的階段,無法將激光加工器與自動化配合起來,為應用方提供一套整體解決方案。邵火認為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懂得用這套設備的人要懂光、機、電,通俗地說,學機械系的還要有物理系的知識,這對工程師的要求更高了。
打造深圳“光谷”助推產業升級
在解決激光工程師被難倒問題方面,學界有何建議?就此,記者采訪了深圳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徐平。
“我們三個本科專業對口深圳激光產業,就業率很高。深圳企業也很重視和高校的技術合作,我們學生的實習基地都在深圳著名企業里。” 在深圳大學校園里,徐平告訴記者深南大道對面的大族激光公司就是他們學生的實習基地之一。
徐平認為,深圳激光產業發展有強勁的市場需求,大大小小的企業這十來年得到“野蠻式”的生長。他認為,深圳不缺產業基礎,也不缺龍頭企業,缺的是一張深圳“光谷”的名片,或者說,政府層面還沒有更好地意識到激光這種技術手段正在變成一種重要的生產手段,深圳需要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沒有生產手段,產品設計得出來但做不出來。”
為了幫助產業升級,溫州等地建造了自己的激光產業園,武漢、廣州等陸續提出了“光谷”的口號,在產業發展規劃上提前布局。在徐平看來,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深圳激光產業發展最大特色是市場應用需求強勁,企業有動力加大人才引進和科研投入。但從政府的角度去叫響“光谷”的口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做企業做不了的事”,對產業發展非常有利。
徐平認為,光學是深圳大學的龍頭學科,在華南地區有第一個光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此外,國內知名高校在深圳落戶研究生院,都有相應光學研究院。在研究領域,深圳與國內其他地區的差距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大了。加上深圳的產業優勢,深圳有實力叫出“光谷”的名號來。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徐平認為建設“光谷”與深圳市目前倡導的綠色、低碳發展是高度吻合的。機械加工的年代造成的耗材、耗電、耗時和水污染的問題,在激光加工技術逐日推廣的當下,已經變得不是問題。因此,深圳叫響“光谷”名號將有利于助推深圳產業升級。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