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物聯網風雨欲來:英特爾對撼ARM

    星之球科技 來源:: 南方都市報2014-12-16 我要評論(0 )   

    11月14日,英特爾在深圳以召開中國物聯網產業創新峰會的形式,向中國客戶介紹其端到端集成軟硬件構建模塊。同一天,英特爾的老對手ARM繼續延其年度技術論壇,來深圳展示...

     11月14日,英特爾在深圳以召開中國物聯網產業創新峰會的形式,向中國客戶介紹其端到端集成軟硬件構建模塊。同一天,英特爾的老對手ARM繼續延其年度技術論壇,來深圳展示其針對物聯網的mbed操作系統。前者的X86芯片占據PC及服務器90%以上市場份額,后者的CONTEX架構則占據移動處理器95%以上市場。

    兩家公司素來勢如水火。不過,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瑟夫·摩爾最新估計,英特爾最近兩年的總虧損將達到驚人的70億美元。面臨如此困境,英特爾想要虎口拔牙,與A R M在物聯網領域分庭抗禮,應該如何出招?

     

    圖1 系統的總體框圖

    圖1 系統的總體框圖

     

    過招1 數據挖掘VS數據采集

     

    現在,英特爾和A RM,這兩家硬件廠商均選擇向物聯網軟件領域延伸。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是去年9月成立的,已經發布一系列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A RM則在今年夏天收購了提供物聯網軟件技術的Sensinode Oy,此次發布的m bedOS(操作系統)則是A RM首次進入操作系統領域。

     

    在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陳偉看來,“我們每天產生的數據大部分是‘無用的垃圾’,在負載整合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挖掘數據的價值。”他告訴南都記者,英特爾的選擇是沉到垂直行業里面去,真正挖掘用戶體驗,才能把商業模式做透。

     

    A R M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卻寧愿倒過來看問題,“物聯網最大的價值是大數據,但不同的軟件平臺采集的數據是割裂的。這是我們做操作系統的原因。m bed延續過去的開放協作方式。一方面不與合作伙伴ios、安卓競爭‘有屏’的OS領域,兼容其他操作系統;同時也不要求必須選擇A R M芯片技術。”

     

    [第三方點評]

     

    “ 戰術選擇的差異與商業模式有關。”朗銳科技創始合伙人蔡高升給南都記者分析,英特爾覆蓋芯片架構設計、生產制造到銷售全產業鏈,走高性能、高價格路線。反觀AR M,只做架構設計授權,將生產制造的更大利潤讓給下游合作伙伴高通、聯發科等,以百億級市值的“小身軀”籠絡終端廠商建立AR M“社區生態圈”。

     

    過招2 聚焦工業領域VS專注消費電子

     

    A RM只做設計,不做制造,目前開發的重點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及智慧城市等消費電子類產品。而英特爾則將目光投向制造、交通、零售及智能家居等工業領域。

     

    “消費電子受輿論追捧,但門檻較低,容易陷入價格戰。相比之下,工業物聯網能產生更大的效益,這個市場離英特爾更近。”陳偉說,在工業物聯網領域,英特爾可以延續X86在服務器上的優勢。

     

    吳雄昂則認為,A RM的軟件開發群體跟X 86遠不是同一個量級。“我們不需要思考下一個熱點,不受自己生產線制約,可以根據終端的反饋遷移到下一個熱點,但缺點則是我們的路徑規劃不比X86清晰,我們不會根據某個廠家太獨特的需求去開發,而是做大多數廠家認可的通用CPU。”

     

    [第三方點評]

     

    鴻順捷電子相關負責人胡友文認為,英特爾的X 86性能確實比AR M好,但在工程機領域,A R M的芯片價格100元左右,而X 86需要500- 600元,每個節點都選擇X 86肯定虧死。

     

    朗銳科技創始合伙人蔡高升也表示,在可穿戴設備等價格敏感型產品里,X 86可以說毫無競爭優勢。但反過來,大系統的維護成本遠高于開發成本,芯片價格就顯得不那么重要。此外,AR M架構開發難度更大,更體現程序員價值。做AR M架構后跳槽工資可以漲2000元,而做X86跳槽可能就漲1000元。 采寫:南都記者蔡輝

     

    相關數據

     

    相比于年出貨量2億臺的個人電腦及19億部的移動終端設備,上百億臺的物聯網終端設備顯然市場想象空間巨大。在過去五年里,互聯設備的數量增長了300%,并預計到2025年,各種物聯網應用帶來的經濟規模可能會超過10萬億美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