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制造商總有一天將能使用3D打印機迅速地制造出一系列的產品,包括定制植入元件到用于控制藥物注入的超精密絲微針。不過,根據專家表示,這項技術至今尚未到位。目前有幾種3D打印技術都兼具前景與挑戰。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Chapel Hill分校生醫工程學系教授Roger Narayan指出,相較于傳統制造技術,3D系統通常速度更快也更簡單,但問題是目前仍不夠精確、昂貴且缺乏生物相容性。“對于如何琢磨這些技術使其得以投入醫療應用,目前已經引起多方興趣了,”Narayan在最近舉辦的BioMeDevices Forum上表示,“我們很快地就能做到用快速原型的方式來制造外科移植手術元件了,現在這種原型技術也已經應用在一些牙科診所的齒模制造了。”
在短期內,一些3-D打印機可用于為小型植入器材與拋棄式醫療用品制作出各種模具與石膏。同時,在制造微針陣列的傳統制程逐漸面臨瓶頸之際,3-D打印機也可能成為另一種替代方案。“但其關鍵在于如何為這些應用降低成本、增加輸入材料的廣泛選擇,以及改善生物可相容性,”他說。長期來看,3-D打印技術可望制造出復合型的醫療設備──結合活細胞以及能夠開發出較不至于在人體產生排斥作用的植入材料。但這還需要發展出新一代更適于人體細胞環境的3D打印機。Narayan已經采用AF準分子雷射為3-D打印進行各種實驗,這種方法可利用細胞做為輸入媒介,但Narayan坦言目前的效果還不夠,不但無法微縮,處理能力也太低。同時,一些利用液體為介質的立體微影系統可制作出75-10微米的產品。而采用較新式的雙光子聚合技術則可開發出小至100nm的元件。
Roger Narayan展示目前的3-D打印技術及其醫療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