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這種新的3D打印應用可以使顱骨修補手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更便宜。眼下用于治療頭畸形和頭骨嚴重破壞的顱骨植入物主要是用鈦金屬組成的,往往需要數周時間制作,費用高達數千美元。而悉尼大學的一名生物醫學工程師Philip Boughton博士,開發出的3D打印工藝,使用一種“骨水泥(bone cemen)”,只需短短幾天,花費300美元左右,即可制作出針對特定病人的顱骨植入物。
Boughton博士在接受采訪時稱,他開發的這種新應用程序涉及到使用一種類似水泥的材料與抗生素混合,以確保打印出的結果是完全無菌的,并且可以被植入。
也許最引人注目的是,該技術甚至可以在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就算骨骼很少的情況下也可以應用。為了確保其與患者的骨骼完美結合,Boughton和他的團隊主要依靠患者的CT掃描,然后將其數據轉化為可3D打印的文件。Boughton的博士生Jeremy Kwarcinski解釋說:“我們用這個3D圖像來確定骨骼缺失部分確切的形狀和大小。我們已經治療的患者骨骼缺損從只有一塊20美分的硬幣大,直到整個顱骨約40%的部位缺失都有。”
雖然許多醫院現在有許多手工制作的植入物供應,但都需要在中間經過試錯和修改的過程。而這種方法將確保植入物一次性匹配成功。
該技術目前正在實際的患者身上進行試用,迄今位置已經被證明是一項非常好的選擇。雖然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這種創新可以被正式納入醫療實踐中,但事情看起來很有希望。盡管最初使用的是一種類似水泥的線材,Boughton和他的團隊已經尋找到的一種可生物打印的替代品,能夠沿著3D打印模板再生骨骼。Kwarcinski說:“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我認為這絕對是未來治療的一種新形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