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人們由于更多地使用電子郵件、短信、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聯網的方式溝通,提筆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當然,如今的溝通也比以往要容易得多了。不過,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一個手寫的便條還是有著其無法替代的作用。這也是Sonny Caberwal推出手寫機器人Band業務的初衷。
Band說是一款手寫機器人,其實它是由一臺Makerbot 3D打印機裝上一只萬寶龍鋼筆改裝而成的。由圖可見,3D打印機原來的擠出頭處被固定了一支鋼筆。Sonny Caberwal專門為其開發了特制的軟件,使其能夠以手寫模式驅動鋼筆。
使用也很簡單,通過Band的網站或App,您可以撰寫筆記、卡片或信件,然后再一個固定的位置填寫收件人。Band就會采用這些信息,為您制作出手寫的便條,把它放在一個蠟封的信封里,并郵寄出去。如果您還想表現出自己的筆跡,讓別人看起來真的像您自己手寫的,只需通過掃描向Band提供一個您的筆跡的樣本即可。
這項服務的價格很低,只需2.99美元外加郵費,不過要模仿您的筆跡的話就貴多了,價格高達199美元。
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設計,那么它到底有商業價值嗎?Sonny Caberwal的回答是肯定的。據他介紹,該業務剛剛推出的90天里就產生了20萬美元的銷售收入,用戶的反饋非常積極。
盡管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辦公室里使用像這樣自動筆之類的機器很常見。但Band是由一群機器人專家、軟件工程師和排版專家共同開發出來的,以確保其在大規模競爭中獲得成功。“我們將工程技術與我們團隊的筆跡專家相結合,他們都具有字體設計的專業背景。”Caberwal說。“以設計為重點的手寫團隊與硬件/軟件工程按照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重疊在一起,產生了Band的軟件設計、硬件設計、硬件維護和運營模式。”
這樣一來,Band的書寫具有自然的人文風格,甚至能夠模仿人類的一些離奇習慣。因此,“O”不必是完美的圓形,每一筆劃也不必那么規規矩矩。
這是一項很少見的商業模式,用軟件模仿人們的筆跡,可能這正是Band機器人成功的原因吧。雖然我們都為技術進步喝彩,但我們的內心似乎更加傾向那些有人力投入的東西。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對3D打印技術如此傾心的一個原因——它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制造工藝,但同時又圍繞和實現了人類的獨創性。
Caberwal把人類的情感歸結為他成功的最核心原因。“它表明人類更傾向于讓他們感覺對的事情。”他說。“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喜歡某位音樂家、演員、廚師和設計師,因為他們激發了我們內心的情感,讓我們感覺到某種東西。”如果您想自己嘗試一下他們提供的機器人手寫服務,請訪問Band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