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切割。

利用顯微鏡檢查產品質量。

切割之前需要將鋼板繃緊。
“這個圓孔的尺寸要減到0.48毫米,按照目前的0.5毫米,錫膏會不均勻。”6月5日一早,威海三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迎來一位老客戶,對照著客戶帶來的圖紙,總經理馬航很快給出自己的意見。
在馬航的工作中,精密是最好的注腳。
“SMT激光鋼網”,提起這個名字,很多非專業的人肯定不了解。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打印機、電視機,制作這些電子產品的線路板都離不開這張神奇的網。
而馬航就是織就這張網的人。
“鋼網的作用主要是漏印,用來印刷錫膏,在線路板上漏印上錫膏,然后把貼片元器件放上去,放入爐子中,經過高溫錫膏融化,從而對器件進行焊接。”拿起一張鋼網,馬航說了起來。
2013年,做了10多年電子產品貿易的馬航被威海客戶無意中的一個需求所震驚:能不能弄到鋼網這種產品。在激光切割之前,制作鋼網的方法是化學蝕刻法,即通過化學藥品腐蝕鋼板,不僅精密程度無法保證,制作過程也對環境有污染。
在當時的山東省內,即便是在青島這樣的大城市,生產激光鋼網的廠家也不過一兩家,在威海更是個空白。馬航覺得這是個機會,于是果斷出手,籌集100多萬元資金購進了設備,創辦了公司。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創業初期,少資金、缺技術等種種制約接踵而至,讓這個不到30歲的年輕創業者深深體會到了創業的艱辛。
“好了,可以開始了。”設計室內,操作電腦的工程師老聶喊了一句,點擊幾下鼠標,設計圖樣已經傳到了一旁的激光室。
此時,激光室內,馬航正和他的小伙伴們圍著一張鋼板左轉右轉:拿起選好的鋼板,技術人員首先把它固定在張緊框上,使鋼板充分繃緊,防止出現不平,從而導致激光射出時能量不均勻,影響鋼網的品質。
“曉林,把速度調慢一點兒,焦距再降一些。”設置好一系列參數后,激光雕刻機啟動開始刻板,馬航的眼睛直盯著整個切割過程:激光器射出的激光通過光纖的傳導到達激光雕刻機的激光頭,激光頭在履帶的牽引下,反復做著切割動作,又快又準。每個與鋼板“親密”接觸的瞬間,總有一些“調皮”的火花四濺,而在馬航看來,這卻是最美的景象。
“這塊線路板是用在三星手機的攝像頭上,因為設置了防抖動功能,因此它的精密程度更高。”看著切割完成的鋼板,馬航長舒了一口氣。
別看一塊鋼板在激光切割機里走一圈只需要幾分鐘,但是馬航團隊在這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很多客戶只是對鋼網有一個初步打算,需要我們對鋼網布局進行合理設計,這也會花費很多時間。”馬航說。
激光切割只是完成了鋼板制作的前端環節。拿過切割好的鋼板,馬航將它放在一張紗網上,用尺子量出尺寸,使鋼板位于紗網的正中間。之后涂上黃膠,等待粘合好,對紗網進行切割,通過紗網兩側的張力使鋼板充分繃緊,最后涂上起保護作用的AB膠,烘干擦拭,一張鋼網才算制作完畢。
“有質量才有市場,有改善才有進步。”這是貼在工作間墻上的一句話。馬航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做出一張鋼網,由于雕刻出的孔很小,尺寸誤差很難用肉眼看得清楚,我們都會把它放在精密顯微鏡下查看,確保孔壁大小合乎要求,同時孔壁沒有毛刺。”馬航指著墻上的各種質量標準說。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馬航帶領團隊不但承攬了在威生產的三星打印機鋼網的全部訂單,而且完成每月30萬元左右銷售額。
0.19毫米,這是目前馬航和他的團隊所能雕刻出的最小尺寸。馬航說,這也會是他們和成功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