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內蒙古某草原氣候多變,時而驕陽似火、熱氣灼人,時而風雨交織、涼氣襲人。
陸軍第十六集團軍某炮兵旅千人百車頂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在這里展開實兵演練。近日,筆者走進該旅,一睹他們的風采。
演練一路敵情不斷
“各梯隊注意,前方道路交叉口,進入染毒地帶,拉大車距快速通過!”
“××地域,兩名官兵頭部受傷,流血過多,醫療小組前出實施救護。”
“前方遭遇強電磁干擾,各梯隊變頻通信,啟用反干擾設備。”
……
該旅在行軍途中,空中打擊、火力封鎖、電子干擾等敵情接連不斷。但官兵始終保持沉著冷靜,及時處置各種情況,每每化險為夷。
眼看快到目的地,該旅卻突然接到“‘戰場’轉移至50公里之外某地域”的命令。他們立即向新“戰場”進發,但此時刮起大風、下起大雨。
參謀人員如坐針氈:“走還是不走?”不走的理由很充分,梯隊夜間遭遇風雨,而且草原深處還有沼澤,冒險行軍安全壓力太大。但走的理由也很簡單,如果等雨停了再走,就很難按照規定時間到達指定地域。
“立即改變行軍路線,選擇鄉村公路繞行。”該旅旅長陸岳堅決地說,演練場就是準戰場,繼續組織部隊向“戰場”進發。
該旅立即轉入鄉間小路繞過沼澤地帶,最終趕在規定時間前到達指定地域。
陸岳告訴筆者,在此次演練中,他們嚴格按實戰標準設置各種戰場環境,檢驗官兵應對突發情況的戰法。根據氣候變化等“戰場”不確定因素,他們還隨機調整預案,進一步錘煉官兵對“戰場”的靈活處置能力。
特種彈藥出奇制勝
無人機飛抵作戰區域展開立體偵察,地面三維圖像實時傳輸至指揮所……在指揮作業席上,參謀人員借助偵察影像,對“敵”縱深隱蔽目標進行篩選甄別。
“1號高地西南側發現敵坦克!”
“目標1號高地,激光末制導彈,裝填,放!”指揮員根據目標性質,果斷決定使用激光末制導彈實施精確打擊。筆者通過望遠鏡看到,炮彈在落地瞬間,自動調整軌跡,撲向“敵”坦克頂部,達到了毀傷效果。
“注重火力精確點穴,更能破敵要害。做到這點,必須緊貼實戰拓展火炮功能。”陸岳告訴筆者,他們積極探索激光末制導彈等特種彈藥在實戰中的運用方法,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條件下炮兵整體作戰能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指揮部傳來命令:“目標4號高地,對‘敵’進行心理瓦解射擊。”受領任務后,該旅利用某新型射擊指揮系統迅速確定射擊諸元。
“宣傳彈,標尺××,方向××,裝填,放!”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數發宣傳彈滑膛而出,撲向“敵”陣地上空。頃刻間,數以萬份宣傳單如一張巨網將“敵”陣地裹得嚴嚴實實。
據了解,特種彈射擊,實射沒有可以依據的射表,但該旅通過實踐反復探索,采集梳理出各種特種彈藥的技術戰術性能參數。
單人操炮完成射擊
“標尺××,方向××,兩發急促射,放!”在此次演練最后一個射擊課目中,筆者目睹了精彩一幕:抽點營連分隊每門火炮一名成員獨立完成射擊。
“原本9個人協同操作的射擊課目咋變成單打獨斗?”“這樣才更貼近實戰。”面對筆者的疑問,該旅參謀長趙新宇談起實施“單人操炮”的初衷。多年來,該旅一直按照“先單兵練技能、后班排練協同,先單要素強化訓、后全要素整體練”的步驟進行訓練。這讓一些官兵認為,戰場上實彈射擊是整個班排的事,平時自己只要跟著練就行。
這一情況引起該旅領導重視:戰場情況瞬息萬變,一旦出現戰斗減員,火炮就不參加戰斗了嗎?為此,他們在今年班排協同訓練階段展開前,對官兵實施一專多能訓練。
筆者在現場看到,面對“單人操炮”,被抽點官兵個個摩拳擦掌、信心滿滿。隨著讀秒的開始,火炮終端機傳來射擊諸元的一個個口令。他們記錄、心算、標定、裝填、瞄準、射擊一氣呵成。當指揮員下達射擊口令后,一發發炮彈如利劍出鞘,準確撲向目標。“單人操炮”這一大膽嘗試取得成功。
“今天的演練就得當成明天的戰斗一樣進行,站在實戰的角度,敢于探索真正適應戰場需要的戰法招數,才能扎扎實實向能打仗打勝仗目標要求聚焦。”在演練總結講評時,陸岳的話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