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束,由帶電原子之間級聯激發產生,這些連鎖反應通常借助內襯反射鏡,讓光束來回穿梭,從而形成光束。依據此原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兩位光物理學家Andy Seok-Hyun Yun和Matja? Humar研發一種“生物激光器”,可植入人體細胞。借助激光器發出的激光的波長、顏色等指標,科研人員可以監測到細胞的變化、結構和疾病的診斷。
生物激光器
這種激光裝置可以是由油滴制成軟球體或者是聚苯乙烯固體珠制成的硬球體。液滴和珠子表面的相互作用能夠讓他們的內壁類似于鏡子從而發出特定頻率的光。
研究人員將這些微觀鏡子加上熒光染料分子。利用短頻的光脈沖激發熒光染料,這些鏡子就會發出激光。試驗中,這些細胞內置微型激光器能夠“點亮”豬皮細胞和人類腫瘤細胞。每一個小裝置僅僅產生低于1.8華氏度(1℃)微不足道的熱量,對細胞安全。
激光被用應用于醫療已經有一定歷史,例如,激光刺激藥物發揮藥效。激光用于掃描出現病痛的部位,例如蛀牙或癌癥。然而,這些醫學應用的一個主要限制條件是:它們只能應用于光線通過穿透的地方。
相比之下,新技術將激光植入細胞內,從而使激光能夠應用于體內多個部位。此外,植入細胞內的激光對細胞內部環境比較敏感。通過分析這些微型激光器發出光的波長變化,可以反映出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例如,可以測量細胞骨架的力度。
監測細胞內環境有助于癌癥研究
癌癥晚期,癌細胞通常會擴散至全身,這個過程稱為轉移。轉移的過程中,細胞骨架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會通過新技術監測到,研究人員可以借此分析癌細胞是如何轉移,如何擠壓其他組織、細胞。監測腫瘤細胞不同階段的力學性能可能會給生物醫學家們靈感,破解癌細胞如何轉移的機制。
研究人員還發現,激光器發出的光的顏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直徑以及所帶染料的顏色??茖W家表示,可以開發出能發射約2000億獨特的激光標記物,每個標記物由不同大小和染料的珠子組成。
這樣的標記物能夠利于研究人員對于疾病的研究。腫瘤組織可能會含有十億個癌細胞,將這些細胞用激光裝置標記后,有利于研究人員對腫瘤的擴散進行實時追蹤。對于癌癥擴散軌跡以及研究如何組織蔓延有重大意義和科研價值!
相關研究成果于7月27日在線發表于《Nature Photo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