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似乎要在光纖制造行業掀起一場革命。上個月南安普頓大學的科學家使用3D打印技術開發具有各種復雜結構和形狀的光纖的新聞。近日,悉尼大學又爆出消息,該校的一隊科學家找到了一種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光纖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節省成本和勞力,而且增加了光纖可能的形狀和可使用的材料。
悉尼大學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了《OSA Optics Letters》雜志上,論文題目是《用3D打印的預制棒拉制的空心結構光纖(Air-structured optical fibre drawn from a 3D-printed preform)》。該校的這個研究團隊實際上用普通的FDM桌面3D打印技術創造了一種新的預制棒(光纖都是用預制棒拉制成的)。
該研究團隊由悉尼大學跨學科光子實驗室(iPL)的John Canning教授領導。這個團隊首先使用Inventor軟件設計出預制棒的形狀,然后用澳大利亞本地廠商Deltastine生產的一臺Redback-2桌面3D打印機打印了出來。當然,由于是用于光學研究,科學家們在市場上仔細挑選了一款名為SBP的透明線材作為打印材料。所謂的SBP,實際上是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制成的改性ABS。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之所以選擇SBP,是因為它的透明度、柔韌性,而且扭曲時不會變色。
這些3D打印好的預制棒再用計算機化的拉絲塔拉伸稱成薄光纖。盡管由于之前從沒有使用SBP材料制作過光纖,研究團隊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驚人的。研究人員任意選擇了一種預制棒的設計,該設計是由實芯周圍包圍著6個管狀洞。他們最初打印的是1.6厘米直徑、10厘米長。但是在拉制之后的纖維,有一根直徑為712微米另一根為605微米(由于打印設置和材料的一些問題,該纖維截面為橢圓形狀)。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之下,它們仍然保持相同的形狀,這樣光能夠以電信傳輸頻帶的形式穿過它們。換句話說,科學家們證明了使用3D打印制作具有獨特形狀的光纜以用于電信應用的可能性。
當然,這只是實現3D打印光纖的第一步,研究團隊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改進3D打印機的設置、確認拉伸SBP材料所需要的準確溫度等,以及更加令人興奮的是,探索用這種技術制造出各種可能形狀的光纖及其用途。該論文還描述了將這種塑料材質的3D打印光纖用于醫療設備的可能性。
當Canning教授被問到他想要創造什么樣的我問甘寧教授什么樣的幾何形狀時,他立刻舉出了菲涅爾透鏡(又名螺紋透鏡)的例子(不過這種光學元件已經能夠被LUXeXcel公司的光學3D打印技術實現了)。“就今后的幾何形狀而言,”Canning教授解釋說,“3D打印的神奇在于,原則上,你可以實現任何幾何形狀——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通常在聚合物中,人們會用CNC銑床鉆孔,但這是有缺陷的。通常對于周期性的結構,比如光子晶體纖維,通常會用毛細管堆疊的方式獲得,但是這種方法無法在光纖的2D橫截面上形成周期性的結構,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制造出不是周期性、但屬于準周期的結構,就像菲涅耳纖維上的那樣。我們曾經是第一家引入鉆孔技術的,諷刺的是,為了制作出第一根菲涅爾纖維我們也曾經在二氧化硅(玻璃)上鉆孔——結果為了在一根5厘米長的無開裂預制棒上鉆一個結構我們整整花了10個小時。”
LUXeXcel公司3D打印的菲涅爾透鏡。
Canning教授接著指出,玻璃3D打印技術將徹底改變光纖的制造方式。“這是顯而易見的,盡管在我們的論文里使用的是成本非常低的聚合物熔融沉積技術,這也限制了分辨率和孔尺寸(作為一名科學家他不得不在現實的預算范圍進行研究),但它畢竟清楚地說明了為什么它會徹底改變光纖制造(即使是實芯光纖)。特別是當玻璃3D打印機加入這一行列時——我認為3D打印為光纖研究和光纖的制造帶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未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