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我國神光-Ⅲ主機裝置主基本建成,網絡熱炒國中國激光打衛星,能在外太空發揮強悍戰力,這到底怎么回事,咱們一起來看下!
2015年2月,我國神光-Ⅲ主機裝置主要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這標志著神光-Ⅲ主機基本建成,我國成為繼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后,第二個開展多束組激光慣性約束聚變實驗研究的國家。考慮這種激光裝置可以轉化成巨大的軍用價值,可以說我國的黑科技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1.神光Ⅲ主機是干什么用的?
要搞清楚神光Ⅲ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核聚變反應的原理。其基本原理是通過使氫的同位素結合,產生氦和中子釋放巨大能量。
目前全球科學家們聚焦研究、可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即磁約束聚變和慣性約束聚變。
前者是通過強磁場較長時間約束高溫稀薄等離子體使之發生聚變反應,例如ITER計劃。
正在調試的核聚變反應堆
后者原理類似氫彈,是利用多種高能量驅動方式形成高溫高壓環境,使氘氚靶丸實現熱核聚變點火和燃燒,從而釋放出更為巨大的能量。
由于它可控、清潔、高效和資源充足,就像是裝在“瓶中的太陽”。神光Ⅲ就是用慣性約束的方式來實現可控熱核聚變的核心裝備。
2.聚變能源有什么用?
聚變能源,作為人類夢寐以求的終極能源,也被譽為“人造太陽”,一旦實現商業發電,將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問題。
模擬的激光打衛星效果圖
同等質量的元素進行核聚變比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大得多,而產生的輻射反而少得多。對環境保護的考慮也是人們努力發展核聚變技術的原因之一。
化石能源的逐漸耗竭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目前來看,也無法完全滿足人們對能源的渴求。核聚變發電,是能源的明日之星。
核聚變的原材料很容易找——地球上氘的含量并不算少,每一萬個氫原子中就有一個是氘原子。在最好的情況下,每升海水中的氘聚變能夠放出的能量,相當于燃燒300升汽油;而一個百萬千瓦的核聚變電廠,每年只需要600公斤原料,但一個同樣規模的火電廠,每年將需要210萬噸燃料煤。
氦3是目前最理想的核聚變原料,雖然在地球上也找不到,但是在我們舉目可及之處卻大量存在——在月球、土星和火星上,氦3的含量足夠人們隨心所欲地揮霍數十萬年。
現在的我們,就像是站在四十大盜藏寶洞之前的阿里巴巴,唯一所缺乏的,就是一句開門的咒語。幸好,我們已經快要猜到那句咒語,一段傳奇,即將在眼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