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東省政府下發的《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計劃”)公布。新目標顯示,2015年至2017年這三年期間,廣東省將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這些企業將集中在汽車和摩托車制造、家電、五金、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民爆、建材等行業。
《計劃》將這一目標分解至三年:2015年,600家;2016年,650家;2017年,700家。這一目標由廣東省經信委、發改委以及各地級以上市政府推動實施。
《計劃》稱,廣東省將挑選若干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培育建設試點”。三年內,廣東省計劃將投入工業技術改造的投資高達9430億元。
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機器換人”是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有專家表示:若工廠使用無人車間,將節省大約2/3的人力成本。但目前的推廣障礙在于前期投入太高,即便是大型企業,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才能收回前期投資。
僅從市場看,盡管目前人力成本高漲,但“機器換人”紅利還未凸顯,大規模“機器換人”的拐點尚未真正到來。但政策加快了市場“機器換人”的速度。地方政府早已對“機器換人”實施補貼。目前補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補貼給裝備制造企業,即機器人生產廠家;另一部分則補貼給使用機器人的企業。
比如,廣東省佛山市2014年10月宣布:對于該市符合條件的大型生產工業機器人的企業,給予一次性500萬元的獎勵;采購本地工業機器人的傳統制造企業,每臺獎勵1萬元,最高不超過20萬元。
被喻為“世界工廠”的東莞市,也于2014年8月公布了《“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東莞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用于推動企業實施“機器換人”,其中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
東莞還支持和鼓勵第三方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大力開展企業“機器換人”推廣應用。這些機構為企業提供改造方案、設備采購、設備租賃、金融服務、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多方面服務,都將獲得一定額度獎勵。
東莞市宣布:到2016年,將爭取完成相關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1000至1500個,力爭推動東莞全市一半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
塘廈鎮現有民營企業5000多家,外資企業1000多家。目前,塘廈已推動36家企業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4家外資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今后3年,塘廈將推動180家以上企業更新設備和進行技改研發。
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加大財政投入引導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全力推動機器人換人等,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
1.東莞企業主動實施“機器換人”
東莞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是塘廈科苑城信息產業園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業生產投影機、投影幕、高端家庭影院等影視設備及投影機相關設備的企業,企業產品90%外銷。該公司2014年4月份開始籌備“機器換人”項目,至今公司共投入168萬元配置了兩套自動化機器,用于五金、塑膠零部件生產。機器投入使用后,每小時生產量提高了200%,同時人工成本下降了80%,以前一臺機床需要8個以上工人操作,現在一個人操作一套機器。因此,公司也取得了比較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