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面板廠LGD昨日向外界再次宣示OLED作為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方向的堅定性。
OLED形成了有力的推動者
在LGD主導的活動上,有三件事情足見OLED將成為革命性技術的勢頭:第一,中國視像行業協會會長白為民在LGD活動上宣布中國OLED顯示產業聯盟成立,聯盟包括整機彩電廠、面板企業、研究機構共30家單位;第二,OLED之父鄧青云現身對OLED抒發他百分百的信心;第三,LGD展示了顛覆性的OLED產品,包括可正反面觀看的曲面OLED、厚度僅1mm的超薄產品、用吸鐵石便可貼在墻上的OLED壁紙電視。
視像協會會長白為民在LGD活動上宣布OLED產業聯盟成立表明官方立場
首先,產業聯盟的成立無論對OLED發展促進意義幾何,至少表明中國官方對OLED作為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的支持態度。
鄧青云的現身是LGD巧打的一張感情牌,因為向來人們對某項革命性技術的發明發現者是有尊重和銘刻心理的。
而LGD極具震撼力的新品更是刺激人觀感的,LGD宣布明年將在中國市場陸續推出這些新品。這家韓國企業對OLED電視的出貨量顯示出自己的信心,其目標是今年實現50萬臺,明年100萬臺,到2017年達到150萬臺。
LGD推出可正反面觀看的OLED電視
LGD推出OLED壁紙電視
OLED之所以有山雨欲來之勢是因為主推者不但表現的信心十足,也有聯盟者的擁泵,據中國家電網記者了解,在OLED技術上與LGD走的密切的創維,也將在明年推出自己的OLED壁紙型產品。
創維的技術當然來自于LGD,這表明,產業聯盟里的成員,只要愿意拋出橄欖枝,LGD就愿意接并分享技術的。
有知情者昨日也向記者透露,產業聯盟成員之一京東方有意與LGD在OLED上開展合作。這極有可能,合縱聯橫在同行之間也不稀奇,京東方自己也投建了一條AMOLED面板線布局OLED。
從目前看來,OLED具備了一批可以助其發展的推動力量。
海信孤軍奮戰被批“戰略迷失”
在LGD此次造勢前一天,海信董事長周厚健就公開炮轟OLED在5年內不會成為主流,周厚健還表示海信將直接繞開OLED技術,選擇其稱為第四代顯示技術的激光電視作為公司未來產品技術發展方向。
周厚健堅定的選擇了激光電視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周厚健稱,“有的國內企業選擇了OLED,面板上被動發展。尤其關鍵的是,OLED電視壽命短、功耗高、亮度低,很多技術指標低于LED電視,還成本過高。要成為主流電視技術,不是這幾年能解決的”。
周厚健的挑釁和LGD的堅定讓整個顯示上下游有意思極了。這火藥味十足的一幕瞬間讓下一代顯示技術形成兩個陣營。
對于周厚健以激光電視孤軍奮戰的做法,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十分不解,他發文認為周厚健做了一次錯誤的選擇,“是戰略迷失,周厚健這次將輸的很慘”。劉步塵文章指出,周厚健此時大談OLED不如ULED、不如激光電視,是為海信被批為“戰略迷失”尋找釋放壓力的通道。同時折射出,海信堅拒OLED的態度,并沒有因為來自外界的批評而改變。
劉步塵判斷,在即將到來的OLED這一局,海信輸定了。而且OLED不會因為海信的拒絕而遲到一天。
不止周厚健炮轟OLED技術,其實OLED自2012年前后推動階段,因其成本昂貴、不能實現量產一直表現的不接地氣。
海信選擇的激光電視可以簡單理解為投影技術的高級產品形態,它成本較低,可以滿足目前用戶對更大尺寸的需求。周厚健認為,激光電視憑借其形態新、屏幕大、色彩真、成本低等優勢,對本欲選擇65寸及以上大屏幕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具有不可抵御的誘惑力。
那么激光電視就有無懈可擊的優勢嗎?其實激光電視擺脫不了投影的先天缺憾,在安裝時有一臺放置到電視柜上的主機激光電視,有一個超薄幕布,有一個壁掛式音響,安裝時需要對畫面的顯示進行調整,并且主機不能隨便移動。激光電視相對于傳統投影儀,亮度上非常明顯,但顯示沒有達到4K或者更高的水準。
這種有明顯優勢也有缺憾的激光電視技術到底有沒有市場?其實以今天用戶多元化的需求而言,是一定會形成市場的。
技術戰隊背后原來都有野心和私心
事實上海信以激光電視與OLED博弈遠不是表明看起來技術選擇這么簡單。從競爭的角度,這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兩個陣營。
最早,韓國另一企業三星也是OLED技術的推動者,三星在OLED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并自2012年開始,選擇在歐美、日韓國家推出OLED整機產品。當時一款55英寸的OLED電視要10萬元左右,這些國家的消費者并沒有買這昂貴的產品的賬,諸多第三方數據機構顯示,OLED電視出貨量一直很有限。
2014年,索尼退出了OLED市場,三星也宣布暫停OLED業務,而LGD依然持續對OLED進行投入,直到今年有壁紙、超薄、兩面觀看這些震撼性產品的推出。
那么三星為何暫緩、LGD又為何推的很猛?劉步塵向中國家電網記者分析指出,三星以液晶優勢立足,如果強推投入巨大的OLED,那么到最后三星其實顛覆的是自己的原有優勢,而在液晶上稍處劣勢地位的LGD,想要超過對手,只有選擇OLED這種新技術、并建立屬于自己的優勢才能實現彎道超車。
那么中國的海信以及國內對手也有類似博弈,海信多年在液晶上建立了自己的主導地位,如果海信選擇OLED,同樣革的也是自己的命,而對手創維們,選擇OLED這種新技術先發制人,便有可能超過海信。
對于記者提問的OLED和激光電視的對立陣營是否如同當年液晶和等離子的博弈時,劉步塵認為并不是這樣,在他看來,LGD的做法是很聰明的,這家公司為了推動OLED選擇了技術開放和分享的做法,而當年等離子的擁護者對技術是保守的。
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激光電視,到底誰會成功?消費電子行業分析人士梁振鵬認為,在技術沒有定論之前,不同的企業只是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如今消費需求領域越來越細分,每種產品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有其優劣勢。顯示行業的發展,在未來很久一段時間內,都會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OLED電視、激光電視,甚至ULED、GLED、QLED(量子點電視)等產品都會并列或者交叉融合地存在市場上。誰是未來新一代顯示技術,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