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新技術成果解決LED發展難題 “爆發式”增長很快成現實?

    星之球激光 來源:LEDinside2015-09-21 我要評論(0 )   

    對LED半導體照明來說,發熱問題一直是一個未能逾越的障礙,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技術成果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


    LED半導體照明來說,發熱問題一直是一個未能逾越的障礙,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技術成果——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項目,找準了照明產品目前存在問題的關鍵結點,成功消除障礙,采用線材形式及風扇強制方式進行散熱,達到了較好的散熱效果。

    據該項成果發明人、高級工程師張逸興說,我們不僅解決了散熱問題,而且,還做出了完全符合“高效、高可靠、低成本”要求的LED驅動電源,從根本上解決了制約LED發展的兩個難題,最后的障礙終于消除,可以設想,盼望多年的LED“爆發式”增長,定將很快變成現實!

     

    老專家張逸興詳解技術成果的的先進性能和優勢

    “十二五”以來,隨著國家對LED照明技術的支持力度加大,技術創新也水漲船高。2013年初,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動LED產業健康發展。加快“爆發式”增長步伐,將LED節能燈“照”進更多領域。今年8月,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項目在京通過專家鑒定,展現出無限廣闊的市場前景。

    憑借技術創新實力,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項目,為綠色節能光源家族添新貴,為LED產業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優勢明顯 效應集聚

    對于技術研發來說,我國LED技術創新水平在國際上尚處于發展中階段。大部分照明設備主要應用在景觀照明、道路照明上面,而在汽車照明等高端產品上面應用相對較少。據了解,即便在景觀、道路等普通照明方面應用的比較突出的LED產品,但是,按照張逸興的話說,市場上大多只有3瓦、5瓦、7瓦不等,幾乎見不到生產、生活急需的10瓦以上的LED。擁有一定瓦數的LED才是保證生產、生活的好產品,而眼下諸多LED龐大的體積,昂貴的價格和可靠性欠缺等方面的因素,嚴重制約了發展。LED好,長壽命、無毒、低熱量、高亮度、節能環保,擁有很多優勢,堪稱“LED照亮21世紀”的美譽,但很多人都對現有的LED產品望而卻步。

    導致這一不利的因素有很多,其關鍵原因,據報道,還在于技術創新。半導體照明和顯示技術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得到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基于LED背光平板顯示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在LED 電視機、筆記本電腦、手機、Pad等顯示產品上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高顯色指數、高光效、寬色域、高光色穩定性的下一代光源LED技術,是半導體照明與顯示領域所面臨的共性關鍵技術,同時也是推廣LED節能照明產品應用,推動下一代高色彩飽和度顯示/TV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而在普通照明上,產業化格局已具雛形,形成了深圳、廈門等七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隨著節能減排、綠色照明、物聯網、智慧城市、十城萬盞等作為發展重點,都將為LED智能照明的實現,奠定有力發展基礎。

    國家的大力度扶植,是LED科技創新和產業高速發展的重要“推手”。但就目前來說,不論是普通照明、還是高端照明,用老專家張逸興的話說,其發展受限,主要是被兩個技術難題死死卡住,這就是LED的散熱問題和高性能、低成本、穩定可靠的驅動電源的問題。換句話說,也就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沒有突破現有技術瓶頸,導致很多LED產品短命、易爆,特別是,一些體積大、價格高的LED產品,使很多人愛莫能“用”,望而卻步,這些捉襟見肘的尷尬,究其本質,主要還是技術創新乏力的表現。

    可以預見,中國LED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無疑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和創新技術產品。在87日國家有關權威“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項目”鑒定會上,專家鑒定意見是,一種LED散熱裝置找準了LED照明產品目前存在問題的關鍵結點,采用線材形式及風扇強制方式進行散熱,體積小、重量輕,并達到較好的散熱效果。使用該技術的驅動電源,能有效消除諧波電流,提高功率因數,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而且,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屬于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使得功率損耗小、性能好、成本低,在同類技術水平中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專家建議,加強產學研合作,盡快形成完整的LED照明產品,取得數據支撐,以便更好產業化。

    綠色光源 大勢所趨

    來自有關權威數據,LED照明產品一旦形成“爆發式”增長,普及推廣到中、高、低端,每年能為中國節省約一座三峽電站所發的電力。作為一種綠色、節能、低碳的光源,與傳統照明方式相比,LED燈最大優點,在同亮度的情況下,能耗大約僅占熒光燈的1/31/6,而其壽命,則是熒光燈的510倍。

    目前,LED燈正以迅猛的勢頭席卷全球照明市場。據了解,日本的日亞化工、豐田合成,美國的克里、通用電器和德國的歐司朗等國際巨頭壟斷,在外延片、芯片技術、設備方面,則由美、日企業壟斷,歐洲區域則擁有應用技術領域突出的優勢,而我國,當前的LED技術還處于發展中階段,80%左右的產品集中在景觀、道路照明等應用市場,在汽車、大顯示屏等高端照明方面涉及較少,所以,成長、上升的空間非常巨大。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行業門檻更加逐漸放寬,很多中小企業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加入到LED產業發展的大隊伍中來,不少企業因為研發力度、生產水平以及銷售渠道跟得上,更加認識到LED產業的無限廣闊市場前景。但LED的發展對中國來說,光明的前景之路仍有困擾,這就是目前全球LED領域的核心專利技術,主要被美、日、德等發達國家的少數大公司所壟斷,國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很難尋找到突破口。且這些LED巨頭,已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國做好了“專利之網”,懸掛了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可見,在這看似風光的背后,隱藏著中國LED產業發展的巨大隱患。

    宏觀規劃 藍圖繪就

    “我們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哪怕是最簡陋的條件,哪怕是從零開始,也可以一點一滴把事業做大做強......”張逸興如是說,LED芯片的生產如今已有成熟的技術,今天解決LED照明產品存在問題的關鍵結點也被我們突破,最后的障礙終于消除,LED替代所有其他照明,即將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高級工程師、碩士學位的張逸星高瞻遠矚,他還說,掌握了解決LED照明產品目前存在問題的關鍵結點的專利技術,實際上我們已經具有了LED的定價權。如能壟斷這些技術,可望壟斷LED照明的整個全球市場。

    由張逸興老專家研制成功的“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項目”涵蓋散熱裝置、新型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功率因數校正電路3項發明專利,以及一種利用導熱材料線材編織物換熱的裝置使用新型專利技術,較完美地解決了目前LED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存在的最大難題。

    這一先進技術成果,采用集成創新理念,不但達到了較高水平的散熱效果,穩定工作時,芯片散熱表面溫升小于25℃,而且,驅動電源性能、運行,都完全穩定、可靠,無需專用集成電路,功率不受任何限制。這一創新性之舉,帶來了一個顯著的優勢,能有效消除諧波電路,、傳導騷擾和輻射騷擾,提高功率因數,保證功率損耗小、性能好。該技術成果驅動電源效率,可達94%,同時,不存在電解、電容過熱和浪涌電流損壞開關管、以及工頻閃爍的弊端。

    從技術創新層面講,驅動電源的創舉,從根本上消除了嚴重影響LED驅動電源穩定運行的“老大難”。從產品質量看,由于壽命長、亮度高,很易于市場接納。目前,張逸興設計、開發的LED燈,從20瓦到100瓦之間不等,如能進行大規模開發和生產,在他研制成功的一批不同功率的樣品LED燈上,只要改變一些技術參數,就能立即生產出不同功率、應用領域廣泛的LED燈。據了解,該LED燈壽命長,如果白天、晚間長期開,可在34年時間,亮度是普通熒光燈的數倍。

    結合當前“雙創”,張逸興勾畫未來遠景藍圖,創新創業如火如荼,可以整合各方面的優勢,依托國家政策扶助,先組建一個從技術開發到產、供、銷一條龍的聯合企業,負責燈具生產、加工,以及產品銷售。

    組建聯合企業的關鍵,在于成立一個LED照明實驗中心,完成一系列各種不同功率、不同用途的LED燈,包括調光LED燈的定型設計、試生產。人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照明,照明一直是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照明電器生產國和第二大照明電器出口國。 據張逸興介紹,該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道路照明、商業、景觀、家用,以及汽車燈等高端照明領域。

    去年以來,我國LED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從景觀、道路、商業等領域,加速向家用照明推廣使用。發展前景得天獨厚,因勢利導,突破局限,提高創新水準,才能化害為利,化危機為轉機,“專利之網”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定會成為魔幻世界里那盆熊熊燃燒的巨大火爐里的煉火原料,而中國的LED定將照亮世界,照亮人類,照亮未來。

    一種LED的散熱裝置及系列產品項目專利及專利號:

    一種LED的散熱裝置 (專利號:201410317415.1)

    一種新型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專利號:210520364567.7)

    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 專利號:ZL201010163269.3)

    一種利用導熱材料線材編織物換熱的裝置(專利號:210520364567.7)

    轉載請注明出處。

    LED照明LED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