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D打印技術在醫療行業應用的日益廣泛,3D打印假體、手術模型和植入物等越來越多地在醫院、診所和牙科診所中出現。當然,新的技術應用隨之而來的就是新的規范。最近,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標準協會(IEEE-SA)就公布了3D打印機和其它電子裝置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最新可互操作性標準。該機構還宣布他們將與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信息和醫療研究機構Regenstrief研究所合作,開展在設備通信方面的醫療專業名詞用法標準化工作。
IEEE-SA目前正在開發關于醫學領域3D打印的Bio-CAD文件格式的IEEE P3333.2.5標準草案,該標準將規范在假肢、模型和其它醫療設備的3D打印中使用的Bio-CAD文件格式。
“在醫療領域的3D打印中,高度可靠地制造出有用和高性價比的產品尤為重要。”IEEE表示。“完成后,該標準將被用于指導醫學3D打印服務,比如解剖學和病理解剖學模型和醫療儀器的3D打印。”
IEEE P.333.2.5在另外一個3D打印相關標準IEEE P3030之后推出的,后者定義了消費級3D打印的結構框架,已于今年9月份發布。
“消費級3D打印技術正在迅速崛起,客觀上需要行業采用一種特別針對市場需求的行業標準,但是還要認識到,要讓種類繁多的各種3D打印設備打印出比較一致的結果是一項非常獨特的挑戰。不過只有這樣才能讓3D打印獲得更為廣泛的市場認可。”IEEE消費級3D打印工作小組主席Yu Yuan當時說,“IEEE P3030專注于可建立質量度量和準確度等級的標準開發,以便于消費層面的3D打印材料可以完美組裝,同時還要解決隱私、安全和控制措施有關的問題"。
而Regenstrief研究所運營著通用醫學術語的觀測指標標識符邏輯命名與編碼(LOINC)數據庫。此次IEEE-SA與該機構共同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為在IEEE 110073醫療設備通信標準中界定的個人保健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開發標準醫學術語。此外,IEEE-SA還將與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合作進一步發展IEEE 110073。
隨著電子醫療設備,包括醫用3D掃描儀和3D打印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輸數據,安全成為其中最受關注的部分。IEEE-SA還將通過IEEE 2410-2015生物測定開放協議標準來解決數據安全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