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教你如何理解工業4.O下的智能制造

    星之球科技 來源:電子發燒友2015-11-17 我要評論(0 )   

    智能制造不只針對生產端,衡量標準也不僅僅是自動化率。關鍵還是要發揮人的智慧,孕育嶄新的制造模式,實現效率最大化焊裝自動化率100%,噴漆自動化率100%,國內汽車業...


           智能制造不只針對生產端,衡量標準也不僅僅是自動化率。關鍵還是要發揮人的智慧,孕育嶄新的制造模式,實現效率最大化焊裝自動化率100%,噴漆自動化率100%,國內汽車業界公認難度很大的密封膠涂抹環節,也首次實現100%自動化。大量使用無線射頻識別裝置、高精度傳感器、視覺識別系統,實現了部件規格自動識別、快速機種切換,制造過程及結果還可以自動追溯。

    走進剛落成的廣汽本田第三工廠,高度智能的自動化生產線代表了國內乃至全球汽車制造業最高水平,也與“中國制造2025”的宗旨不謀而合。然而,如此現代化的工廠,人員效率提升了29%,投資卻削減了26%!
      
          “第三工廠追求的不是單純的‘智能’,而是‘智慧’。”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郁俊坦言,拼投資、拼裝備,提升工廠的自動化水平并不難,但衡量一個工廠是否先進,不是看誰投資大、誰的自動化率高,而是要看誰能充分發揮人的智慧,通過人與自動化設備的有機協作,實現資源占用最小、效率發揮最大化。 
       
          “智能”與“智慧”表面看一字之差,背后對智能制造的理解卻是高下有別。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成為焦點。然而,參展企業有的把機器換人等同于智能制造,簡單的自動化包裝線、集成電路插件機器人都當成亮點;有的理解雖更全面,但透過其龐大的投資計劃,完全是一副機器徹底替代人的勢頭……

    其實,與德國工業4.0主攻高端裝備、布局智能生產不同,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核心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制造模式。這是基于我國制造業尚處在工業2.0和工業3.0并行發展階段做出的現實選擇。而作為規劃實施的重要抓手,智能制造不僅被賦予了追蹤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的使命,還承擔著提升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工業基礎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明白了這一點,對智能制造的理解才不至于偏頗。

    智能制造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花架子”,花費不菲的資金,要么提高品質,要么降低成本,最終要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智能制造投資也不是越高越好,花多少錢,辦多大事,要因企制宜。不然,裝備含金量高了,卻喪失了成本優勢,消費者再不買賬,企業就有苦頭吃了。

    智能制造不是簡單的“給機器裝上大腦”。提高自動化率能確保生產一致性、提高產品品質,但是,正如許多高、精、尖領域的加工裝配依然只能靠經驗豐富的老技師完成那樣,機器并不是萬能的。如何讓人與自動化設備有機協作,取長補短,達成資源與效率的平衡,廣汽本田的做法值得借鑒。

    智能制造再發達,最終還是離不開人,更離不開一國的工業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舉例說,一條愛馬仕絲巾賣3000多元,一條國產絲巾只賣300元。國內某絲綢企業為尋求突破,挖來了愛馬仕的高管,可由于沒有那么多法國文化熏陶下的員工團隊,設計、工藝最終還是比不過人家。

    智能制造不只針對生產端,衡量標準也不僅僅是自動化率。互聯網對制造業的滲透和改造將涵蓋整個生態鏈,并孕育出嶄新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制造模式。這顯然不是“給機器裝上大腦”能完成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