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寫進我市“十三五”規劃
副市長楊曉棠在會上表示,東莞已經成為國內外舉足輕重的制造業基地,如今正在努力實現從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的轉變,這其中3D打印無疑是助推轉型升級的先進制造手段。今年初,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省科技廳也把3D打印作為科技重大專項進行立項資助,市政府也出臺政策進行相應配套支持,而在《中共東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也把增材制造(3D打?。┳鳛閼鹇孕孕屡d產業大力發展。
楊曉棠透露,據東莞市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的問卷和走訪調研,目前東莞市有超過100家的企業涉足3D打印行業的研發、裝備制造、材料生產、掃描、檢測、網絡平臺、應用服務培訓和產業園區等領域,今年產值近3億元,約占全國30億元的十分之一。此外,3D打印技術的知識產權方面目前東莞共有97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9件,實用新型46件,外觀12件,而且99%的專利都是2013年以后申請,說明東莞的3D打印技術在近幾年取得較大發展。
涉足3D打印材料的廣東銀禧科技董事長譚頌斌稱,盡管東莞的3D打印行業尚處在起步階段,但依托東莞產業眾多,上、下游產業鏈聚集的優勢,3D打印技術也在東莞的汽車零部件、電動工具、模具、玩具、飾品、生物應用等領域初步應用,尤其在“手板”行業。這些為3D打印技術在東莞的發展和推廣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核電到醫學應用的廣泛前景
本次論壇還邀請了清華大學顏永年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楊永強教授,圍繞金屬3D打印、先進制造、核電高端應用、醫學應用等主題發表演講,為3D打印行業人員提供一個高水平的理論研究、成果展示和實踐探索的互動交流平臺。
目前,3D打印技術還存在種種局限,產業化之路任重而道遠。不過,與會專家與企業代表認為,應以戰略性的眼光看待該項技術。特別是3D打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醫療、 航空航天、軍工裝備、創意設計等多個不同的行業,并將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被譽為“中國3D打印第一人”的第一任清華大學材料成型制造自動化研究所所長、江蘇省增材制造專委會理事長的顏永年教授,其承擔研發的熔融擠壓成型工藝的3D打印技術,可將金屬粉末直接融化、燒結、燒覆,做出技術復雜的金屬零件,應用在模具、航空航天,汽車制造領域,并且已經在北京產業化,產品遠銷國內外。在“金屬激光熔覆3D打印技術在核電高端結構件中的應用”的演講中,他還提到如今這項技術在核電殼體等大型裝備中的前景,可有效解決傳統技術路線的中存在的材料浪費、一體化成型難度高等問題。
此外,銀禧科技董事長譚頌斌、沈陽蓋恩科技有限公司盧升萍董事長、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徐弢董事長等企業家代表,也圍繞3D打印材料、創新創業、醫學應用等主題展開討論,旨在集合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推動東莞乃至全國的3D打印技術發展以及產業化的進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