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航天/武器
機載激光武器的數十年多舛史
星之球激光 來源:南京日報2015-12-24
我要評論(0 )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就開始了機載高能激光武器的研究。1992年,美國防部戰略防御計劃局提出了機載激光器計劃,該計劃旨在研制能夠攔截和摧毀助推段的敵方戰...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就開始了機載高能激光武器的研究。1992年,美國防部戰略防御計劃局提出了機載激光器計劃,該計劃旨在研制能夠攔截和摧毀助推段的敵方戰術彈道導彈的激光武器。之后,美空軍飛利浦實驗室與洛克威爾和波音公司牽頭,對機載激光武器系統進行概念設計。1996年11月,美軍的機載激光器計劃正式啟動。按照美國軍方最初的計劃,機載激光器系統應于2003年底、2004年初進行首次導彈攔截試驗;2006年生產出首批3架abl飛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008年生產出7架abl飛機,具備全面作戰能力。
然而,該項目的研制進展并不順利。1996年,美空軍與機載激光武器團隊簽署了價值11億美元的合同,并希望團隊在5年內生產出能夠攔截導彈的原型機。隨著技術問題的出現和費用的增加,美空軍5年內制造出原型機的目標沒能實現。極高的造價,昂貴的后勤保障成本,項目研制時間一再推遲,成為導致該項目被質疑和終止的原因。2010年2月,abl機載激光器進行了最后一次作戰使用試驗,當時激光器成功地摧毀了2枚彈道導彈,但這并沒有因此而挽救它的命運。2011年底,美國國防部還是決定終止abl機載激光器研發項目。
但美國由此而獲得了機載激光器、能源制備和光束控制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試驗經驗,這為美國導彈防御局后續發展機載激光武器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由于激光武器具有反應速度快、使用成本低、打擊精度高等顯著特點,使得美軍不忍放棄這項研究,并一直在嘗試探索其他可行方案。
一個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30千瓦光纖激光武器系統成功摧毀了一英里之外的一個汽車引擎。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表示:“這項測試表明下一步將為軍用飛機、直升機、艦船和卡車提供輕巧堅固的激光武器系統。”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