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朝著《星球大戰》中的激光武器邁進一大步內地科研人員正在開發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電容器,可以讓《星球大戰》中的武器變成現實。
開發出激光炮和射線槍等定向能武器原型的國家有很多,但是由于這些武器的體積和重量,能讓它們走出實驗室的國家卻寥寥無幾。
波音YAL-1機載激光試驗臺系統必須用400噸的波音747搭載,卻只能擊毀一架小型無人機。2012年這個項目被撤銷。
激光科研人員說,這不是他們的錯誤。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現實中的激光武器已經縮小到手提箱那么大了。但是,激光武器所需的供電裝置仍然非常大。
這種能夠在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的存儲設備叫做電容器。從汽車上的啟動電機到醫學移植,小型電容器的應用范圍很廣。
大型電容器或超級電容器用于激光武器和其它形式的電能武器。這種電容器一般都笨重龐大——有的甚至比集裝箱還要大。
如今,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黃富強教授的帶領下,宣布在電容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志上刊登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說所開發的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能夠達到26千瓦/公斤,是鋰離子電池功率密度的130倍。
波音YAL-1激光炮需要的輸出功率達到1兆瓦。要達到這一條件,使用傳統技術的電容器重量需要超過10噸。黃富強教授團隊開發的新型超級電容器理論上只需要40公斤重。
上海復旦大學激光技術專家、與這一研究沒有關系的朱鶴元教授說:“供電裝置的重量大幅下降可以減少激光系統的整體質量。讓激光武器的應用范圍延伸到戰斗機甚至航天器上。”
“如果這種新技術真的有效,并得到軍方認可,那么我們離《星球大戰》那樣的武器恐怕就不太遙遠了。”
電容器儲能性能的提高讓這種技術具有應用到其它先進武器上的前景。
近年來,電能武器在海軍和陸軍的應用快速推進。例如,磁軌炮通過電磁力能讓射速提高到音速的10倍,擊中遠程目標,穿透坦克厚實的裝甲,攔截來犯的導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