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中國制造的2015

    星之球科技 來源:江南智造局2016-01-05 我要評論(0 )   

    與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風光無限相比,中國制造業的四面楚歌,可能是2015年中國產業經濟這枚硬幣的真實兩面。換成幾年前,誰能想到進口商品這么便宜?”一位朋友說。他近期...


            與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風光無限相比,中國制造業的四面楚歌,可能是2015年中國產業經濟這枚硬幣的真實兩面。“換成幾年前,誰能想到進口商品這么便宜?”一位朋友說。他近期在位于上海南京西路上的“OLD NAVY”服裝商場買了兩件毛衣外加一根皮帶,商家打了七折,加起來不到300元,相當高的性價比。

    翻開衣服標簽一看,沒有一件是“Made in China”,一件產于巴基斯坦,一件產于越南。朋友沒想到,小時候高不可攀的進口商品,在家門口賣出了白菜價。這家來自美國的快消商場,從產地來說,確實一大部分服裝都是“進口貨”。

    電商沖擊下的很多百貨商場生意慘淡。南京西路上寸土寸金,這些主營大眾款式商品的商場之所以還能有利可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商品的成本優勢。有報告指出,如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制造”的廉價一樣,如今一件產于東南亞或南亞的牛仔褲或毛衣的成本,甚至可能不到在中國生產成本的一半。阿迪達斯已經關閉了在中國的工廠。換句話說,中國消費者在國內買到的阿迪的衣帽鞋庫,已經是清一色的“進口貨”。

    “價廉”的領域已經全面失守,“價高”的陣地還是沾不上邊。眾所周知的日本馬桶蓋、澳洲奶粉、德國餐具等,都是中國消費者出國旅游的搶購潮品。識局君一位朋友近期裝修房子,雖然錢包緊張,但仍是趕著雙十一買了德國雙立人的全套鍋鏟刀具。“我有一把德國產的削皮刀,用了六七年還像新的一樣;但我在淘寶上買的國產嬰兒剃頭刀,雖然80元的價格也算便宜,但用了三個月就充不進電了。”朋友說,“你說,我買什么劃算?”

    土地和人工成本的飆升,資金成本的居高不下,電商的沖擊——很多“壓力山大”的傳統制造產業,正在節節敗退。更加糟糕的,這種敗退不是一兩次金融危機引起的偶發性事件,而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性問題。

    “糖、酒……現在很多東西都是中國貴,甚至是全球最貴的。”2015年參與收購了西班牙某食品分銷商的一家中資企業的負責人私下這么吐槽。

    快消領域如此,上游產業也是類似。一家國內鋼企的大佬近日在一個內部場合這樣感嘆:“‘十三五’怎么弄,說實話我們是沒有底的。如果該倒閉的企業不倒閉,過剩的產能遲遲不消化,這個行業的未來在哪里,河對岸的情況怎么樣,我們看不到。”

    過去十年,中國每年大約有5000萬噸的增長量,相當于日本整個年產量的一半。2015年前三個季度,鋼鐵產量出現下滑,這幾乎是中國鋼鐵產量3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而價格方面,2014年11月底,中國鋼鐵價格為2400元每噸,但2015年11月底,已跌到每噸1550元,再想想巔峰鋼價曾到過每噸6000元,無外乎這幾年連業內都一直自嘲“白菜價”。

    中鋼協最新數據,2015年1—11月,全國重點統計鋼企實現銷售收入26664億元,同比下降19.3%,虧損531.32億元。作為一個現實中明顯的投資拉動型產業,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鋼鐵業開始陷入虧損。龐大的產能之下,未來消費量卻存在明顯的下降趨勢。從高速增長到放緩或者負增長,不適應的不僅僅是鋼鐵業。

    很多中國制造業企業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盈利困難、創新轉型能力不足。沿海地區不少外企的撤離、東北地區經濟的整體“塌陷”,鋼鐵等行業深陷的“泥潭”,國際市場貿易規則的重新修訂……可以說在2015年里,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困局,正裹挾著數年來沉積的疑難雜癥,向“Made in China”圍攏。

    “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重點部署,并將2016年確立為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上海近期公布的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稿中,也提出更加重視先進制造業發展,制造業力爭保持在25%左右(見識局12月30日文章)。這與“十二五”期間強調服務業比重力爭達到65%相比(事實上輕松達到了67%),基調已經明顯不同。

    據了解,上海或將把重振包括大量輕工業品在內的上海工業的往日輝煌,作為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招數之一。按照各方都擼起了袖子的態勢來看,一場拯救中國制造的保衛戰,將在2016年打響。只是,難度也很大。

    比如以鋼鐵制造業為例,去產能化的號角已經吹了十年,優勝劣汰、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詞語都耳熟能詳,然并卵,資金成本高(中國制造業平均負債率55.7%,鋼鐵業70%),人力成本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社會責任大(環保投入、穩定就業、繳稅納稅),最關鍵就是盈利能力弱(好日子一去不返的態勢)••••••供給側改革,最直接就意味著減少鋼企數量,真正去產能化,那么問題來了,制造業能有多大改革紅利可以分享?

    進步需要時間,但中國人民很著急,中國企業很著急,中國zf同樣很著急……

    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小編轉載很多夸贊德國、日本等工業強國的匠心精神,另一方面對國內制造業形式的觀點,則呈現出前一天還在說著中國制造業有著美好的明天……,第二天就自打嘴巴子說中國制造業,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感覺小編自己精神分裂地很嚴重……

    張國寶認為:德國搞了“工業4.0”,我們很多人大概內容都沒看過就奉若神明。德國制造的嚴謹,工藝技術的確值得我們學習敬佩,但德國不是什么都強,信息產業就是個薄弱領域。

     

    的確是這樣的……《工業史上最成功的營銷,沒有之一!》就有提到“在美國,根本沒有工業4.0的市場。德國足球厲害,美國說我們也會玩足球,但我們玩橄欖球、玩棒球,總之,不跟你們一個節奏。對于工業再振興,美國人有自己的計劃”

    對于中國制造業也是一樣的,與其唱衰自己,或者夸贊他國,中國人需要玩出自己的節奏和市場!

    對于到底是中國制造業真地在走下坡還是媒體夸大其實,先進制造業小編認為,不妨讓我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現在的中國制造業,承認自己還有差距,特別是制造業的起點、原始創新能力、技術積累等等,但是也應該看到這種差距在縮小。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電商沖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