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航天/武器

    激光致盲武器可以用在戰場上嗎

    星之球激光 來源:科技日報2016-01-11 我要評論(0 )   

      元旦前夕,外媒又盯上了中國武器。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發報道炒作、質疑中國制造的激光致盲武器,文章指向是2015年12月9日中國互聯網上出現的多型國產激光槍的圖片報...


      元旦前夕,外媒又盯上了中國武器。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發報道炒作、質疑中國制造的激光致盲武器,文章指向是2015年12月9日中國互聯網上出現的多型國產激光槍的圖片報道。美國的亞洲軍事問題專家里克·費舍爾表示:“這些激光武器的照片可能是在12月初一場軍用—民用混合展覽中拍攝的。雖然其描述的是用于警察的協助武器,但是它依然可以用于戰場上。”
      對此,武警部隊一位不愿具名的裝備專家指出,“激光致盲武器屬于非致命性武器或者軟殺傷武器,可廣泛應用于防暴反恐等相關領域,當然也可以用在低強度沖突的未來正規戰爭。實際上,美國是世界上激光武器研制、配備最早和最多的國家,激光武器的定義分類就是美國制定的。美國炒作中國激光致盲武器,其根本目的是渲染中國軍力的增長和國防科技方面的投入,宣揚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他說,依據美國國防部的提法,常把平均輸出激光功率不小于20千瓦或每個激光脈沖能量不低于30千焦的激光武器劃為高能激光武器,而功率或能量低于上述水平的則劃為低能激光武器。激光致盲武器是低能激光武器。激光致盲武器可燒傷目標的視網膜,使其暫時甚至永久失明,還可使觀測儀器等光電傳感設備失效等,從而喪失戰斗力。
      事實上,激光致盲武器早有應用先例。有媒體曾經報道,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在航空母艦和各類護衛艦上就安裝有激光致盲武器,曾使阿根廷的多架飛機失控、墜毀或誤入英軍的射擊火網。而據曾經駐索馬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位人士透露,1995年的一個夜晚,一群索馬里人逼近并準備襲擊美軍。劍拔弩張之際,美軍人員用非致命激光眩目器“軍刀203”照射人群,被“射中”者呆立在那里不知所措,其余人則倉皇逃跑,從而避免了一場致命的相互攻擊。
      “美軍可以說是極為重視激光致盲武器研究的,將激光反傳感器技術列為了陸軍戰略性技術之一,可見其重視程度。”專家表示。
      目前,美軍的激光致盲武器研制與發展已相當成熟了。比如,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研制的“公式魚”光電對抗系統,其中有兩臺曾部署參加沙漠風暴行動,只是由于地面戰斗過早結束才未真正使用;麥道公司研制的一種激光槍,主要用于致盲人眼,據稱美軍已得到1100支該型激光槍,并已用于野外試驗。
      專家指出,與致命性武器相比,非致命武器能顯著減少人員傷亡。一是可以用非致命裝備驅散暴徒和人群,或阻斷關鍵設施的通道;二是可使用非致命性武器破壞制裁和封鎖恐怖分子的關鍵能力或稀有資源,迫使其改變態度;三是可利用非致命手段對有可能發生沖突的地區進行預先干預,抑制或推遲沖突的發生。
      “中國始終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中國保持和發展適度、適當的防衛力量,是為了在國際地區安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即便是發展激光致盲武器等裝備也首先是基于這個前提。”前述專家特別強調。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致盲激光武器激光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