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為什么說2016是中國制造關鍵的一年?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華工控網2016-01-24 我要評論(0 )   

    導讀: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2016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這一年間,制造業冰火兩重天的持續、工業互聯網的興起、制造業文藝復興的序曲,這些變數都將深刻地影響中國未來5...

    導讀: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2016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這一年間,制造業冰火兩重天的持續、工業互聯網的興起、制造業“文藝復興”的序曲,這些變數都將深刻地影響中國未來50年的發展,關系到中國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創造新一輪世界奇跡。
     
     
     
    迎來 “中國智造” 元年
     
      我想先回顧一下2010年-2015這五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因為我們只有了解了歷史,才能更好地預測未來。
     
      2010年,中國制造就已經開始面臨嚴峻的問題,只是當時的 4 萬億投資以及房地產的火爆使這些問題沒有暴露出來。事實上,從2010年到2013年的三年間,我們規模以上民營制造企業從家數上講,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
     
      而從2014年開始,房地產市場開始退燒,經濟開始減速,制造業已經明顯感覺到訂單開始大幅下滑。到了2015年,那是中國制造整體更加困難的一年,美聯儲加息,回收全球流動性,國內房地產企業庫存高企,融資環境惡化,不少傳統制造企業減產或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互聯網經濟卻逆勢崛起,千萬級、億級的互聯網創業公司融資新聞幾乎每天都有,天貓 2015“雙十一”當天成交額 9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滴滴打車三年顛覆出租車行業,現在有的地方不用打車軟件甚至已經攔不到車了;樂視網的超級電視橫空出世,在很短的時間內銷量達到了近 300 萬臺,傳統電視機品牌的價格體系被迅速沖垮。
     
      這個時候,很多老一代企業家開始熱衷于各種互聯網轉型,去參加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思維培訓班、互聯網轉型論壇。一個安徽的企業家甚至跑到北京泡了一個月車庫咖啡,學互聯網。
     
      這些披荊斬棘多年的老企業家,真的認為互聯網思維有多了不起嗎?其實未必。更多的原因是,這個積累了5年的市場變化短期內迅速爆發,制造業被打懵了,他們只能緊緊地抓住互聯網轉型這根救命稻草。
     
      而他們所謂的互聯網轉型,在我看來根本沒有真正的互聯網精神,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試圖多一個渠道賣東西而已。這樣的轉型無異于鳩摩智用道家的小無相功催動少林招式,表面上威力無窮,實則危害至深。
     
      所以2016年或將是 “中國制造” 最困難的一年。我們中國人都講究否極泰來,所以我認為2016年同樣也會是 “中國智造” 的元年。
     
    工業互聯網助中國經濟彎道超車
     
      全球性的產能過剩將在 2016 年持續,企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產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而 2015 年互聯網在中國的大爆發,也撼動了工業時代的一大基礎——信息不對稱。工業時代里,因為生產廠家無法低成本地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最多的性能組合到一起,成為一款產品。而互聯網使得人與人、人與廠商,可以低成本地實現連接,從而讓每個人的個性需求被放大,人們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的東西。但是個性化的東西需求量沒有那么大,這就需要工業企業能夠實現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工業互聯網(也叫工業 4.0)技術因此應運而生。
     
      工業互聯網是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它整合了工業革命出現的機器、設備、機組和工作站,以及網絡革命出現的計算機、信息與通訊技術,可以將人、數據和機器全部連接起來。通過數字工廠、智能產品、生產服務化、跨界合作幾個步驟,實現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最終使機器能夠自組織生產和自我進化,極大地提高生產力,并且深刻地重塑整個商業社會。
     
      中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互聯網第二強國,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中國彎道超車趕上歐美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此政府對工業互聯網的趨勢高度重視,已經在2015年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地方政府也針對各自的情況,制訂了相應的地方版細則。在2016年,借助資本回流的契機,工業互聯網框架下的制造業新技術將得到快速發展,數字工廠、工業軟件、云計算、機器人技術等將為成為2016年中國制造的主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互聯網其實既不是工業,也不是互聯網,只是在它剛剛出現的時候,看起來像工業或者互聯網。所以無論是工業人按照工控的思路去詮釋,還是互聯網人按照互聯網的思路去解讀,都是不準確的。它會是一種全新的東西,一種會深刻變革和重塑我們現有商業社會的東西。至于它究竟最終的形態是什么,我不知道,也許正是看不清楚的未來,才會讓我們如此期待吧。
      
    制造業的“文藝復興”
     
      互聯網行業在中國得以大發展,除了市場的機遇因素外,文化因素也至關重要。我很早就關注到,互聯網領域有一種開放的、先進的、討論式的文化,非常類似于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并且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媒體和理論研究機構。這里匯聚了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他們在一起激烈地碰撞,產生了非常多的創新火花,并借助資本的力量把這些火花轉化為商業實踐,在商場上搏殺,并最終由勝利者引領行業。因此,才會有所謂 “互聯網思維”、“粉絲經濟”、“羊毛出在豬身上” 等等概念的產生,這些概念雖然未必都是完全正確,但是這些理論的演進和探討過程,會極大地促進行業的發展和勢能。
     
      反觀我們的制造業,一直是一種落后的、經驗式的、論資排輩的、師傅帶徒弟式的封建家長文化。這種做法其實質是空洞無物的。根源在于老一代企業家興起于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有些并不是在市場上真刀真槍搏殺出來的,而是依賴于二元化套利尋租和社會關系。所以,雖然我們是制造業第一大國,卻從來沒有出現過 “中國制造思維” 這樣的概念。而制造業企業家之所以很容易被互聯網打蒙,并且盲目追捧互聯網,恰恰就是因為中國制造業沒有形成一種先進的文化內涵。所以,中國制造當前最需要的也許還不是某一種云里霧里的技術,而是一場“文藝復興”。
     
      讓人欣慰的是,2015年在工業互聯網和工業 4.0 風潮的引領下,針對制造業未來方向性的研究和討論已經開始萌芽,像工業 4.0 讀書會、工控兄弟連、蜂迷世界等等,這一大批涌現出來的制造業社群,都代表了中國制造的思想啟蒙運動。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業從業者不再只是低頭拉磨,也開始仰望星空,參與對未來方向的探討中來,而且我發現許多工信部、科技部的朋友也放下了政府官員的架子,廣泛參與大眾的討論。所以我們可以期待在2016年這股思潮將會擴大和深入整個制造業,開啟一場中國制造的“文藝復興”,而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之后,中國制造將迎來一次新的大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中國制造業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