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航天/武器

    科技推動軍事深度變革 激光武器引領精確打擊

    星之球激光 來源:人民日報2016-03-03 我要評論(0 )   

      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調整軍事戰略,加快推進軍事變革,積蓄實力、擇機發力,世界軍事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互動日益明顯。


      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調整軍事戰略,加快推進軍事變革,積蓄實力、擇機發力,世界軍事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互動日益明顯。
      2015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強調“新的多極化世界體制模式的形成過程,伴隨著全球和地區不穩定的加劇”“在國際關系中,武力因素的作用沒有下降”。作為2015年最后一天的重要事件,它也在提醒著我們,在國際格局和安全形勢日趨復雜的大背景下,世界軍事領域正在發生不容忽視的變化。
      國際格局和安全形勢變化,戰略競爭趨于激烈
      分析當前的世界發展大勢,可以作出一個基本判斷:在國際戰略格局深刻演變、大國關系出現調整、熱點地區動蕩復雜、恐怖主義加速蔓延的形勢下,多極化進程明顯加快,安全形勢穩中趨緊。
      多極格局發展進入“加速”期。2015年有幾件大事值得關注:一是美聯儲加息讓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一些國家受到不利影響;二是英國脫歐公投前景給歐洲一體化進程帶來挑戰;三是恐怖襲擊頻發,俄羅斯借勢重返中東;四是日本強行通過新安保法,以法律形式解禁集體自衛權,欲徹底拋棄和平憲法。西方傳統聯盟的離心力正在增大,新興國家群體和地區性組織的向心力正在增大,全球治理體系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逐步向多極共商轉型,世界多極化格局加速發展。當然,從“一超獨霸”“一超多強”到多極格局,是一個漫長進程,但2015年已經進入打破舊平衡、重構新平衡的加速階段,有可能成為新舊格局轉換的重要分水嶺。
      大國戰略博弈進入“近戰”期。近年來,大國戰略博弈逐步加劇,大國利益的碰撞加速向核心區域蔓延。美國極力維持其全球領導地位。俄羅斯努力在西部戰線與西方形成戰略均勢,同時在敘利亞開辟第二戰場,進一步爭取戰略主動。中國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改革強軍戰略取得實質性進展。日、印等國為謀求地區主導權而布局發力。種種跡象表明,大國博弈已呈現從戰略層面向戰役戰術層面延伸之勢,雖然發生大規模全面對抗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局部直面競爭或“近距離纏斗”的階段已經到來。
      地區安全沖突進入“膠著”期。全球安全形勢能夠保持總體平穩,主要得益于大國之間保持既斗爭又合作、斗而不破的基本態勢。與此同時,地區安全熱點問題熱度不減,逐步呈現“膠著”狀態,尤其是亞太、中東、東歐地區安全風險升級。由于地區安全熱點問題涉及各方根本利益,一時難以解決,未來可能進入可控狀態下的長期動蕩階段。如果沖突升級,可能迅速發展為多方參與的局部戰爭,這是有關各方都不愿看到的。
      國際格局和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與世界軍事領域的發展變化相互呼應、相互影響。當前,在世界格局轉換、體系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戰略力量圍繞利益再分配的斗爭趨于激烈,國家安全利益競爭趨于激烈,必然引發世界軍事領域的全面調整、深刻變革。世界主要國家普遍感到,國家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推動戰略調整和軍事變革刻不容緩。
      軍事部署向亞太、中東、東歐等地區聚焦
      2015年是一個“戰略調整年”,世界主要國家著眼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總體判斷和把握,紛紛推出各類“戰略”文本,突出強調應對挑戰、調整戰略,盯住對手、加強部署,以取得更大戰略主動。
      美國聚焦大國挑戰,突出加強亞太地區海空力量部署。美國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家軍事戰略》《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特別是首次發布《亞太海上安全戰略》,并將大國挑戰提升為首要安全威脅,將“印亞太”地區視為“海外關鍵利益區”。在國防預算緊縮的情況下,美國軍事部署繼續保持全球相對收縮、亞太持續加強的態勢。2020年前,美國計劃將60%的海軍和海外空軍力量部署在亞太地區。未來幾年,預計有近400架F—35戰斗機進入美軍服役,其中大部分或部署到亞太地區,首批F—35戰斗機計劃于2017年派駐日本。
      俄羅斯強調美國和北約安全威脅,突出加強北極和中東的軍事存在。俄羅斯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軍事學說》《海洋學說》,明確提出美國及北約是其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俄采取“穩住東西兩翼、南北雙向突破”的策略,極大改善了不利態勢。在西線,俄頻頻舉行大規模軍演,進一步加強陸上防衛力量,以遏制北約東擴。在東線,加強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軍事基地和太平洋艦隊建設,強化對阿拉斯加與日本本土的戰略威懾。在北部方向,進一步強化北極地區軍事建設,據報道計劃新建6個基地、440個基礎設施。在南部方向,成功介入敘利亞危機,與美直接展開戰略博弈,凸顯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國際影響力。
      日本以應對中、朝、俄等所謂“傳統威脅”為名,突出加強西南諸島軍事部署。日本與美國聯合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強行通過新安保法,以法律形式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日本在西太地區乃至全球挑起事端,提供了法律基礎。日本加快推動“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強西南諸島軍事部署。
      印度著眼構建“軍事大國”和“地區強國”,突出加強中印邊境和海上軍事部署。印堅持“印度的印度洋”之夢想,持續加強海上力量建設,并計劃在自己主導下,在塞舌爾、馬爾代夫、毛里求斯和斯里蘭卡部署40余座海岸監控雷達站點。
    歐洲有關國家結合各自實際,突出加強重點地區軍事部署。烏克蘭危機、恐怖襲擊、難民問題,歐洲正面臨冷戰后最嚴峻的安全形勢。英國出臺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及戰略防務與安全評估》,認為未來5年恐怖主義、網絡安全和國際軍事沖突是重大威脅。烏克蘭頒布新版《軍事學說》,明確將俄羅斯列為頭號威脅。歐洲有關國家軍事部署調整主要關注三大地區,即東歐、中東和非洲地區。特別是在東歐地區,美國增加預置裝備和設施,北約快速反應部隊規模由目前的1.3萬人增至約3萬人,并重點加強東歐方向的常態化部署。
      裝備技術創新發展,從“大規模殺傷”向“精確控制”轉變
      為應對安全威脅,世界主要國家普遍重視軍事技術的競爭優勢,大力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技術研究,提高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高速化水平,作戰能力持續增長。
      軍事技術多點突破,迅速轉化到武器裝備研發領域。在信息技術領域,計算機處理能力不斷提升,計算速度最高突破每秒5.49億億次,且更為尖端的量子密碼通信技術逐步進入實用化階段。在航空航天領域,美國正在研究以F—15戰機為平臺,從高空發射小型衛星,以大幅縮減作戰準備時間,并將其成本降低60倍左右;俄羅斯發射“宇宙”系列衛星,展示了精準的軌道交會和對接變軌能力。在智能技術領域,“下一代機器人”浮出水面。在定向能技術領域,美國研制的新型光纖式激光可成功從1.6千米外擊中一輛貨車的引擎,陸軍成功測試陸基戰術激光武器。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加緊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并在電磁軌道炮、無人系統、防空反導、3D打印、腦控技術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企圖保持軍事技術的長期優勢。
      武器裝備加速更新換代,精確打擊能力進一步提升。在陸軍武器裝備方面,美國研發“轉彎”子彈,可更改軌跡并自行引導射向移動目標;俄羅斯推出“阿瑪塔”T—14新型主戰坦克,以取代現役的T—90坦克,其陸軍裝備現代化水平超過30%。在海軍武器裝備方面,日本“加賀”號直升機航母下水,今后可能裝載垂直起降的改進型F—35戰機;印度首艘國產彈道導彈核潛艇“殲敵者”號出海試航,使其成為世界第六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在空軍武器裝備方面,美俄加緊研制第六代戰機。美國正研制LRS-B隱形轟炸機、KC—46A加油機;俄羅斯正研發PAK—DA新型隱形戰略轟炸機和米格—35新式輕型殲擊機,其第五代戰機T—50將很快裝備部隊。在太空裝備方面,俄羅斯對部署在塔吉克斯坦的“視窗—M”光電太空監視系統進行現代化升級,計劃于2018年前建成包括10顆衛星、新一代太空飛行器在內的“統一太空系統”,不僅能抵御來自太空的導彈攻擊,還具備摧毀對手衛星的能力;日本計劃在2023年后把實際用于情報偵察的衛星從4顆增加至8顆,并發射2顆與地面進行數據通信中轉的衛星。
      從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情況看,世界主要國家進一步重視發展遠程精確打擊、高超聲速、無人自主攻擊、網電、太空武器等,其毀傷機理正加快從“大規模殺傷”向“精確控制”轉變。未來作戰時,可能更加強調定點毀傷、心理震懾相結合的有效控制,關于戰爭目標、強度、方式、規模和持續時間的可控性可能顯著增強。
      理論推陳出新,高端聯合作戰與非常規作戰理論并行發展
      美俄等國根據安全威脅的變化,利用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技術優勢,持續推動作戰理論創新,并呈現出高端聯合作戰與非常規作戰理論并行發展的趨勢。
      美國加快發展高端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理論,將“全球一體化作戰”提升為“國家軍事戰略”的核心舉措,其實質是在國防資源受限、整體能力削弱的情況下,仍能通過實現作戰資源和能力跨領域、跨地域、跨機構乃至跨國的合理配置與有效融合,提升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決定性投送力量的能力。美國發布“快速集結聯合概念”,旨在改進作戰方式,提升攻擊的速度、效果和效率,要求應對一場危機時能夠在30—45天內進行響應和集結。美國將“空海一體戰”概念更名為“全球公域進入與機動聯合概念”,核心是擴大地面和兩棲部隊作用,加強與盟國、伙伴的一體化和互操作能力。
      應注意的是,空天、網絡、無人等新興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接續推出。美國空軍發布“空軍未來作戰概念”,核心是提高“作戰敏捷性”;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推動形成全維一體、多源滲透的“全球監視—打擊網絡”;探索依托人機一體化協同行動,從多維度、多方向對敵防御體系實施全方位戰術壓制。俄羅斯加強水下無人作戰力量建設,深入研究水下破襲、反潛、反航母戰法。在不遠的將來,網絡、太空、深海、無人等領域作戰理論也許會有驚人發展,可能推動出現更多的新型作戰樣式。
      實踐表明,高技術手段對于隱蔽性較強、采取非對稱作戰方式的低端對手或恐怖組織,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軍事強國陷入耗資巨大、久拖不決的泥潭。因此,美、俄等國更加重視非常規作戰理論研究,并取得顯著成效。
      美國將“混合戰爭”理論引入官方文件和有關條令,明確將反暴亂、戰后維穩重建、提供國際支援等能力建設融入一般任務部隊,以培養“混合作戰勇士”。在《2015—2018年美國參聯會主席聯合訓練指南》中,明確將特種作戰部隊與常規部隊的整合等列為重點訓練內容。俄強調,安全威脅加速向信息領域轉移,煽動民眾抗議及操縱信息輿論已成為西方國家的新型對抗方式。俄提出將深入探索網絡攻防、電子斗爭、特種作戰等方式的運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武器電磁炮3D打印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