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青
人物名片:楊海青,蘇州菲鐳泰克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省“雙創”人才,其公司先后榮獲2015年度蘇州市產業技術創新專項(重點產業技術創新)項目,江蘇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2015 年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項目等。
創業心語:你對未來越有信心,你對現在就越有耐心。
走進位于張家港保稅區(金港鎮)的蘇州菲鐳泰克激光技術有限公司,就被兩只精致的工藝碗所吸引,只見碗內雕刻著一條飛舞的龍,周圍配有朵朵祥云,碗的外側刻有一朵朵競相開放的花,生機勃勃。蘇州菲鐳泰克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海青說:“這個工藝碗上的圖案是用3D激光打印出來的,3D曲面打印是我們公司2015年的明星技術,能夠在異形面、空間曲面內外表面進行標刻,而且標刻速度快,加工均勻,可以廣泛應用于五金、模具、藝術品、廣告等領域。”
除了有工藝碗,還有絲巾、金屬制品……在每樣展示品的旁邊,都附上了樣品詳細的參數說明,應用描述、基本配置、工作參數、軟件參數等一一羅列在上面,記者忍不住問:“要是把所有的技術參數都寫出來,不怕被同行學去嗎?”楊海青自信地回答道:“我們一直走在行業前頭,我的3D技術不擔心被模仿。”
回首自己的創業歷程,楊海青說:“2004年研究生畢業后我在北京一家企業干了5年,做到了常務副總的職務,手底下管著400人,可以說干得順風順水。2009年我萌發出了創業的念頭,3D激光打印會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自己覺得應該趁年輕好好拼一次。”
說干就干,楊海青創業的念頭一冒出來就不可遏制,他拿出了自己準備買婚房的錢,創立了北京天馳星輝科技有限公司。心懷家人的信任,楊海青帶領團隊用了兩年多時間,獨創出一套激光器輸出光束的三維動態聚焦光學算法和應用系統,此項技術為國內首創,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10年底,還推出了基于此項技術的大幅面三軸動態激光打印機,相比行業內同等配置的設備,其加工效率可以提高15%以上。幾年的技術攻關,楊海青團隊完全掌握了光學設計、軟件與應用控制等動態聚焦系統的關鍵技術,突破了國外廠家在此領域的壟斷,企業也在行業內擁有了話語權。
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客戶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楊海青覺得是時候重新選址,為企業后續發展筑好巢。深圳、東莞、無錫、昆山和張家港都向楊海青拋出了橄欖枝,最終楊海青還是決定入駐張家港。
“我和張家港之間一定是有著莫名的緣分,這里讓我有了家鄉寧夏的溫暖與親切。”楊海青說,“2014年6月我來張家港考察,保稅區科技人才局局長和我長談數小時,沒有空話套話,她把張家港保稅區的優勢、政策,還有我當時考慮的公司地理位置、原料來源等問題,都羅列在了一份文件上。”看著這份實實在在為他考慮的文件,當年7月份楊海青注冊成立蘇州菲鐳泰克激光技術有限公司,8月底公司正式進駐保稅區(金港鎮)。“企業在張家港的發展一直都享受著‘VIP’待遇,每走一步當需要幫助時,都能及時得到幫助?,F在我徹底愛上了張家港,這是一座讓我安心的城市,我還介紹了不少朋友來張家港一同創業。”
“我在經營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企業所面臨的各種困境,很想找機會為這個行業做些什么。”很多人創業也許是為了生活,為了利益,但是楊海青不同,他說:“作為社會的一塊基石,你需要為民族、為行業有所擔當,有所交代。在國外,激光技術已經成熟,但是國內,我們缺少人才,缺少經驗,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跟蹤、并行、超越,我堅信我會打造一個新平臺,以更快的速度開拓國內市場。”
楊海青在每次展會和行業交流會上都會公布企業所有的技術內容,甚至包括了關鍵的動態聚焦技術。“我就是想吸引更多企業的注意力,帶動國內更多企業參與到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國外企業一家獨大的優勢被打破,不得不放下身段尋找共贏。”楊海青自信地說,他壓根不擔心被“山寨”,公司將繼續在關鍵技術方面開展前瞻性研究,吸引國內的知名廠商與其合作。
今后,楊海青將投資300萬元用于產品研發和生產線的建設,計劃建成年產200套組件的生產線,今年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未來,公司將通過自主創新,拓展核心技術在精準導光板打點、激光浮雕等市場的應用,建立行業上下游共贏的技術生態圈,致力于從系統集成商成為國際頂尖的3D激光技術方案供應商。
《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500多年后的今天,人類一臺3D激光打印機,就可以打印出萬物。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楊海青將帶領他的團隊,進一步拓寬3D激光技術應用范圍,在行業內發出無比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