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多前,3D設計軟件巨人歐特克(Autodesk)公司破天荒地堆出了一款硬件產品——基于光固化技術的Ember 3D打印機。據該公司Ember項目的首席工程師Pierre Lin說,他們之所以開發Ember,是因為那個時候的3D打印技術并不是十分可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打印速度很慢。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歐特克公司計劃創建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Ember本身就是開源的),在那里用戶可以通過調整軟件、材料和硬件來實現更好的可靠性和大幅加速打印作業。Lin宣稱,圍繞Ember的開放生態系統進行的自定義優化,將會使這款3D打印機的運行速度比傳統的3D打印機快24倍,而且可靠性也會大幅提升。
與基于線材的3D打印系統不同,該公司3D打印研究科學家Andreas Bastian稱,Ember的光固化工藝可以打印更加精細的結構。在該公司展示的一個樣品中,有一個用Ember打印出來的精細晶格結構,可以壓縮并反彈回去,非常像泡沫。歐特克公司發言人稱美國橄欖球職業大聯盟(NFL)正在研究將這種材料作為運動員頭盔上的內襯。
但是,盡管對于3D打印來說,Ember已經比較快速和可靠了。但是要想推動現代工業革命,3D打印技術仍然需要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打印更大的對象。只有這樣,制造商才能夠迅速、可靠地3D打印出一輛車或者創造大批量制造的3D打印住宅。
為此,歐特克公司已經悄悄地推出了一個名為Escher項目(Project Escher)的大尺寸增材制造項目。該項目的目標就是實現大尺寸對象的快速、精細的3D打印。
據了解,Escher項目本質上就像一條流水線,在這里眾多3D打印頭通過軟件集成在一起,每個打印頭負責打印對象的一個部分,同時進行打印作業,從而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一個大型的3D對象。
Escher項目的硬件負責人Cory Bloome稱:“Escher利用并行處理系統讓許多3D打印擠出機進行協作,在這里尺寸將不會成為障礙。”
Bloome很謹慎地宣布Escher項目將主要利用軟件來推動這一創新,而且歐特克不會發布用于大規模制造大型對象的新型3D打印機。在網絡化3D打印頭的中心是一臺計算機,Bloome解釋說,它將指揮協調整個打印作業。
除此之外,與基于光固化的Ember 3D打印機不同,Escher軟件主要面向的是FDM(熔融沉積成型)技術。這種技術的核心就是用噴嘴將熔融的材料擠出并沉積成型。一組噴嘴可以彼此聯網,并由中央計算機上的Escher軟件控制,去完成一件大型3D打印作業的不同部分,以實現更高的效率和速度。
當被問及現有的3D打印機或打印頭是否可以利用歐特克的Escher軟件時,Bloome說該解決方案將很容易實施,但他也承認,該軟件創造了一個“領先于(3D打印)行業的創新”。
另外一個問題是,可以組成網絡的3D打印頭的數量是否會有限制。Bastian稱:“從理論上講,空間的大小才是有多少3D打印頭可以集成在一起的實際限制。”目前,歐特克公司正致力于為其Escher軟件建立伙伴關系,Bloome團隊的研究人員很樂觀地估計,預計最早在2017或者2018年,我們就能夠看到3D打印頭出現在工廠的制造流水線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