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電子加工新聞

    美的收購東芝家電業務

    星之球科技 來源:慧聰電子網2016-03-22 我要評論(0 )   

    3月17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已與東芝株式會社就收購其白色家電業務事項達成諒解備忘錄,美的將通過收購獲得東芝白色家電業

           3月17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已與東芝株式會社就收購其白色家電業務事項達成諒解備忘錄,美的將通過收購獲得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控股權。
     
      根據協議,該交易完成后,東芝家電將繼續開發、制造并銷售東芝品牌的白色家電產品,如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及其他小家電產品等。
      美的表示,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是美的集團落實全球經營戰略關鍵一步,美的和東芝家電業務的有效整合,將進一步推動美的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白色家電的領先企業,在包括日本、東南亞在內的重要市場取得顯著的業務規模和強大的分銷渠道,并在專利技術應用及品牌方面獲得在全球家電領域擁有較高知名度和突出實力的東芝強力支持,從而進一步推動與夯實美的集團全球運營的基礎,提升全球競爭實力。
      公告稱,收購相關事項仍在進一步商議確定中,預計三月底簽署正式協議。但公告未披露收購價格。
      美的方面表示,國際化是美的集團三大戰略主軸之一,“美的一直以開放和積極的心態尋找進一步加強集團國際化的機會。美的集團也一直秉承務實穩健的發展原則,本著對投資者和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會做出重要的國際化部署”。
     
      有趣的是,就在二十天前,鴻海集團剛剛宣布欲以7000億日元(約合407.4億元人民幣)收購夏普,后因夏普爆出“或有負債”而推遲收購。目前雙方仍在進行最后的溝通,情勢尚不明朗。
     
      再往前推兩個月,海爾集團宣布以54億美元的代價收購美國GE家電業務,成為2016開年來中國家電企業第一樁巨額國際收購,由此拉開中國企業對國際企業收購的大幕。
     
      美的向國際級企業邁出重要一步
     
      預計東芝白電進入美的體系之后,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獨立運行,品牌獨立、管理獨立、經營獨立,以避免國際并購最易發生的“文化融合病”。
      東芝白電進入美的體系將產生三大協同效果:技術與制造協同效應,市場與渠道協同效應,供應鏈協同效應。
      技術與制造協同效應:將助力美的制造更上一層樓,產品競爭力明顯提升。
      渠道協同效應:二者渠道協同效應將產生巨大價值。
      供應鏈協同效應:共享采購資源,可有效節約二者制造成本。
      東芝白電進入美的體系,將與美的實現渠道共享,站在東芝角度看,可大大提升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力。
     
      總之,在國內白電市場,美的、海爾、格力三巨頭市場地位將因此而發生微調;在全球白電產業格局中,天平會進一步向中國企業傾斜。
      至此,日本四大家電企業松下、索尼、夏普、東芝,已確定有半數收歸中國企業囊中。
     
      日本家電企業仍是優質資產
     
      說到日本家電企業,人們習慣性地認為日本家電企業已經沒落不行了,實際情況遠非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日本家電企業的沒落,很大程度上不是日本企業技術與產品不行了,而是緣于其經營思維過于僵化,市場反應過于遲鈍,導致其市場適應能力下降,全球化戰略與經營能力下降。換言之,日本家電企業的失敗,不是敗在產品和技術上,而是敗在經營與觀念上。
     
      即使今天,日本家電產品仍具有較強競爭力,尤其在精細制造工藝方面,中國企業與之還有一定差距。在技術儲備方面,日本企業仍然優勢明顯,以目前頗為流行的OLED有機電視為例,從基礎技術開始直至孵化成為產品,日本企業做了大部分工作,不幸的是,后被韓國企業超越。
      還有一點必須指出,日本家電產業的沒落,有主動轉型成分在內。近年來,日本企業越來越認為,中國與韓國企業成本管理能力更強,可以把產品做得更便宜,這一點日本企業無法匹敵,與其在價格層面與中韓企業纏斗下去,不如主動轉向中、韓企業未涉足或雖有涉足但競爭力不強的領域,比如松下在汽車電池方面積淀深厚,是特斯拉電池供應商;而東芝在醫療設備方面也相當了得。
     
      因此,日本家電企業的轉型,與四十年前美國企業主動退出家電領域有相似之處。當年,日本從美國人手里接過這一棒;而今天,中國和韓國在從日本人手里接過這一棒。不過,全球數字技術仍然掌握在美國(硅谷)人手里;日本人仍掌握著相當一部分家電技術。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日本家電退出的是制造和銷售,而不是技術與研發。
     
     
      全球家電產業即將邁向“中韓時代”
     
      自1970年代起,全球家電逐步進入“日本時代”;隨著韓國、中國家電產業持續、快速崛起,自2000年前后,全球家電進入日、韓、中三國主導的“東亞時代”;未來,全球家電競爭將主要在中國和韓國兩個國家之間展開,從而進入“中韓時代”。
     
      近年來,中、韓國兩國家電企業實力對比也在悄悄發生變化,隨著美的、海爾等優秀企業持續崛起,中國與韓國企業之間的差距在縮小,并有望在未來三年從中誕生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
      有人問,未來中國家電企業會不會被其他國家的企業收購,比如印度、土耳其?
      如果發生這樣的事件,那要向中國道一聲“恭喜”。從全球近五十年的發展軌跡看,家電產業基本上是發展中國家或次發達國家的產業游戲。假如有一天中國某著名家電企業被其他國家收購了,則意味著中國已徹底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