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智利高原上的四個強激光束劃破帕瑞納天文臺上空,新系統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激光導星,成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歐洲甚大望遠鏡成功啟用強激光束導星觀測
導星幫助望遠鏡“看”穿由地球大氣層造成的模糊,多光束的革命性用途旨在于一個更大的視野上改善圖像質量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本周二,位于智利高原上的四個強激光束劃破帕瑞納天文臺上空。形成大量的人造星光,這將為未來的天文研究照亮通道,新系統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激光導星,成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導星幫助望遠鏡“看”穿由地球大氣層造成的模糊,多光束的革命性用途旨在于一個更大的視野上改善圖像質量。四激光導星裝置產生四個22瓦的激光束,每個約是一英尺寬。該激光導星裝置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制造,將不同部分最終組裝起來。
以4LGSF系統為例,其效果就像是真正的星光,在這個特殊的裝置中,四個巨大的激光束照射到天空,從而使上層大氣中的鈉原子發光。這對甚大望遠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是至關重要的,將有助于該設備獲得更清晰的圖像。研究人員表示,多個激光束可以更詳細地映射出大氣中的湍流,這將提高圖像質量。4LGSF的激光系統是由德國承包商TOPTICA開發,他們還提供振蕩器、倍頻器,以及系統的控制軟件。
光纖激光泵浦和拉曼放大器由加拿大的MPBC公司提供,基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授權專利。MPB通信公司總裁Jane Bachynski表示,與歐洲南方天文臺一起工作使拉曼光纖放大器發展到更高的能量,這讓MPBC公司感到驕傲,也讓MPBC把這項技術帶到這個裝置上。這一事件標志著所有參與進來的人們多年努力的高潮。歐洲南方天文臺還與荷蘭制造商TNO合作創造光管組件,這些技術擴大了激光器的用途并將其投向天空。
該系統在星期二公布,成為甚大望遠鏡4單元望遠鏡上的自適應光學裝置一部分。四激光導星將輔助自適應光學系統GALACSI / MUSE和GRAAL / HAWK-I。歐洲南方天文臺旗下的帕拉納爾天文臺擁有目前運行最先進的自適應光學系統,研究人員表示這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空之眼”的歐洲極大望遠鏡建造奠定了基礎。(羅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