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深圳市四大現代化屠宰場相繼投產,全市肉品供應和質量安全管理得到了明顯加強。然而,相對傳統監管手段與市民對肉品質量的更高要求還有差距。尤其是隨著“死豬病豬流入餐桌”事件頻被曝光,使市民對肉品安全有了很多擔心。
為進一步創新屠宰檢疫監管手段,提升動物檢疫信息化管理水平,改變長期以來傳統的、落后的人工加蓋檢疫印章模式,克服傳統檢疫印章樣式模糊、易仿造、不可追溯等缺點,讓市民吃上放心肉,2014年底,寶安區在全省率先采用激光灼刻檢疫標識取代原來容易偽造的印章檢疫標識,幫助市民更快識別肉品是否是來自正規屠宰場的合格肉品;2015年3月6日,農業部辦公廳同意深圳市在生豬屠宰環節使用激光灼刻式檢疫驗訖印章,可在全國范圍流通。目前,全國很多城市在生豬屠宰檢疫監管方面,基本采用清晰有效的動物檢疫標識取代原來紅色條狀檢疫標識進入流通環節。
寶安區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人介紹,激光灼刻檢疫標識是利用激光在豬肉表皮上灼刻動物檢疫合格、信息編碼及企業名稱等內容,以清晰有效、不可擦除的標識信息為載體,為豬肉產品的安全可查詢、可追溯提供理想的監管手段和信息鏈基礎。市民可通過視覺及觸覺直接識別通過激光標刻后合格豬肉的特征,掌握豬肉生產者名稱、生產時間等信息,使消費者可以吃上安全、放心、無污染的肉,成為最大受益者。檢疫標識信息具有真實性、唯一性和可溯性,可以和相關主管部門聯機以監控豬肉的市場流通,利于監督執法人員從上面的激光灼刻標識判定豬肉來源以及合法性,提高執法者工作效率。另外,激光灼刻標識不產生任何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符合食品安全生產要求,是環保型高科技產品,不會出現傳統印章可能殘留有害色素的情況。激光設備也具有“設備價格高,運行費用低”的特點,這就無形中提高了防偽設備門檻,可拒造假分子于門外,更有助于對私屠濫宰行為的打擊。
5月13日,《片豬肉激光灼刻檢疫標識應用規范》標準制定啟動會在寶安區動物衛生監督所舉行,來自深圳市經信委、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寶安區動物衛生監督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華北光電技術研究院的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據了解,《片豬肉激光灼刻檢疫標識應用規范》標準制定啟動后,專家組將對該標準制定初稿進行廣泛征求意見和修訂,經評審后申請發布。
業內專家認為,《片豬肉激光灼刻檢疫標識應用規范》可謂是深圳市屠宰行業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該標準的制定將填補國內在此行業的空白,有效克服流通環節監管過程中模糊不清、難于辨識、易被仿造、不易追溯等缺點,對提高豬肉食品安全監管水平、規范生豬屠宰行業操作流程、推動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