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OEM制造商生存現狀調查

    星之球科技 來源:自動化網2016-06-01 我要評論(0 )   

     中國OEM產業正遭受歷史性轉型難題。從2014年開始,以深圳、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經歷了又一輪 董事長自殺老板跑路工廠掛牌拍賣”等傳言侵襲。烏云籠罩在珠三角上空...

          中國OEM產業正遭受歷史性轉型難題。從2014年開始,以深圳、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經歷了又一輪 “董事長自殺”“老板跑路”“工廠掛牌拍賣”等傳言侵襲。烏云籠罩在珠三角上空,經久不散。
      有數據顯示,2015年8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降至49.7,為半年來首次跌破榮枯線,創下2012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
      東莞等地的OEM產業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訂單多來自歐美國家,受歐美經濟、出口退稅和人民幣升值等綜合因素影響,上游訂單萎縮,產業空心化正在加劇。
      與此同時,這個產業曾經擁有的重大優勢——人口紅利也在消退,其用工成本遠遠高于東南亞、南亞等地。而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制造業平均成本比美國低5%,到2018年,中國制造成本將高出美國2%~3%。
      中國制造業不可避免地走到了新舊更迭的關口,其中又以代工產業最為飄搖不定。破敗與生機碰撞出糾結的商業新生態,一邊洗牌,一邊前行。
      長期以來,品牌商在供應鏈體系中占有強勢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深深刺痛著OEM企業的神經,宜家的代工廠曾發生寧愿停產不供貨的倒戈行動。
      OEM企業們曾經的榜樣是美國耐克。耐克是典型的沒有工廠的制造企業,生產環節全部由中國OEM企業完成。如今,耐克占據著全球球鞋市場90%的份額,坐擁巨額利潤,而為生產環節付出的成本不足10%。
      利潤分配上的落差刺激OEM企業開始效仿耐克走上了品牌自建之路。
      鞋業是東莞代工產業的一大支柱,世界上65%的高檔鞋或名鞋都出自東莞,光運動鞋就占據了全球1/4產量。作為耐克在華最大代工廠,東莞裕元鞋業早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就曾嘗試自建品牌、開設直營店等多元化路徑,希望擺脫對上游訂單的依賴。但時至今日,其“YY”品牌幾乎未走出東莞就宣告夭折,裕元開創的另一品牌AEE發展也不順利,不久就被達芙妮收購。
      主要原因在于:一,裕元85%的訂單依賴耐克、阿迪達斯等巨頭,上下游間的商業博弈造成裕元無法脫離品牌商的控制;二,出口轉內銷不僅需要強大的銷售通路,同時需要重金培育品牌,而這兩塊都是裕元乃至OEM企業們的短板。
      2014年之前,裕元鞋業還有7%~10%利潤,如今利潤銳減到5.7%。2014年,裕元開始了大規模產能搬遷運動,如今66%的產能已經搬至印尼和越南,并在東莞招聘5年經驗以上的熟練技工作為生產干部,輸送至新的生產基地。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OEM企業們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大大小小企業開始直線并入互聯網生態圈。2014年8月,東莞市曾發布《東莞市電子商務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計劃每年安排1.5億元,支持電子商務發展。
      2011年東莞品唐齋服飾公司成立,開始時公司只有三個人,銷量少得可憐。之后品唐齋進入服裝細分市場——唐裝,并借助阿里巴巴迅速成長為一家電商公司。2014年企業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位居天貓唐裝類第一位。至今,品唐齋已在天貓開了四家旗艦店,年增長率達到400%。
      有數據顯示,2012年廣東省在淘寶的年銷售額不到60億元,到2015年3月,這一數據變成了6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東莞占據了全國30%的網絡發貨量,卻未產生一個大型電商平臺。
      東莞夾在廣州與深圳中間,“只需一個小時車程”,廣州和深圳對人才強大的吸引力造成東莞互聯網人才極為欠缺,2014年僅電商人才缺口就達6萬~8萬。東莞電子商務協會會長修細毅表示,“在自建電商團隊的企業中,超過七成企業都鎩羽而歸。”
      諾基亞東莞工廠倒閉后,原本2萬平方米的生活區已被改造成電商產業園,截至目前已吸引80多家企業入駐。未來,產業園還將與東莞市商業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為企業輸送電商人才。
      OEM企業從未放棄尋找出路。東莞共有32個鄉鎮,原有耕地被不計其數的代工廠切割、填滿,每一個鄉鎮都已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2015年11月,以毛紡產業為主的大朗鎮開始與阿里巴巴淘工廠合作,把毛紡工廠的生產線、產能、檔期搬到網上打包出售。背后的原因是,產業升級正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倒逼企業柔性化生產。以服裝行業為例,電商品牌要求代工企業“小多快——小批量、多款式、快速反應”。
      這對代工企業的供應鏈考驗巨大,首要問題就是供應鏈要有足夠彈性,產能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反應,且品質統一可控,成本相差無幾、及時交貨。而產能過剩、良品率不足,卻是東莞代工企業們的頑疾。
      遠在青島的紅領服飾,證明了此路可行。紅領服飾用了11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全數據驅動的服裝工廠,實現了西服正裝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將大規模、柔性化、快速反應和成本控制完美結合,如今基本可以做到每件衣服款式都不同、七天快速交貨,而成本比原有模式只上升了10%。
      東莞共創供應鏈科技公司也摒棄了傳統生產線“訂單式”生產方式,而是采用“單件流”的流水作業方式,實現了“可大可小”的柔性化生產。與傳統代工廠“客戶下單多少,工廠生產多少”不同,共創供應鏈更強調和銷售終端實時共享銷售數據,然后根據數據調整生產節奏。2014年,在零庫存的條件下,共創供應鏈凈利潤率是同行的5倍,預計2015年產能增長200%~300%。
      中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發展,市場成熟,工人操作熟練,更為重要的是珠三角地區擁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任何一個產品在這里都能找到一大批配套生產企業。
      華強北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地。隨著智能硬件的火熱,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在深圳建立團隊。天天動聽音頻事業部總監劉暉表示,“畫一個五公里的圈,可以把設計、原型、建模、打樣、生產和包裝整個產業鏈打通。”
      在問答社區知乎上,有人問來國內開工廠的朋友,為什么工廠不搬到美國來,美國的能源和地皮可能都比中國東部沿海便宜。對方說關鍵是產業鏈的問題,他的產品在中國生產,是一條龍服務,配件供應很快;但在美國,也許主件可以生產,但配件都要從中國運來,成本就上去了。
      專業分工、吸收優質資源、構筑自身的產業鏈閉環,另一個典型例子是浙江華鷹集團,作為賽艇行業的“隱形冠軍”,華鷹集團已占據全球10%的賽艇市場,其商業模式可概括為:利用本土廉價勞動力和材料,借助自主技術研發,打造高性價比產品,最后向產業鏈附加值高的領域侵襲。北京奧運會之后,華鷹集團賽艇產品雖然經過三次大幅提價,訂單仍供不應求。
      縱觀全球商業每一次轉型升級,都會倒掉一批無法適應形勢的企業,并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傳統OEM企業正在陣痛與迷惘中探索著轉型之路。
      在現在的東莞第一國際CBD,大街上分布著不計其數的Cafe館和小額貸款公司。據招商證券一位資產管理經理透露,無論是Cafe館還是小額貸款公司,大多都是原來的OEM廠主開的。時過境遷,OEM輝煌已經不再,他們忙亂中又一次一窩蜂地聚集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依舊追尋著自身的商業邏輯,就像曾經一窩蜂地造皮鞋、家具那樣自然。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